第175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的根本是什么? (第2/3页)
傻子都看明白了,侯大狗哪里是造反啊,就是要烧了造船厂,阻止皇帝开海。
关键做得太明显了。
若是侯大狗攻克了数个府之后,再攻克雷、廉二府,也能勉强掩饰。
问题是,侯大狗没办法啊。
方瑛率军驻扎在桂林,陈旺、张顺整饬卫所,建广西军。
再迟疑的话,只会被迅速扑灭。
所以,只能铤而走险。
甚至,这里面有没有方瑛为了战功,故意放侯大狗做大的因素呢?
朱祁钰目光阴冷地扫视群臣:“是不是,朕若说开海,朕明日会不会暴毙啊?”
“会不会!”
“这朝堂上,有多少脏东西,伱们心知肚明!”
“朕已经数次忍让了。”
“千万别逼朕!”
“下一次,朕就杀光你们!”
“跪着!”
“全都跪着!”
“传旨,明令全国,怀疑是海商,或与海商勾结者,一律诛族!不问事由!不许辩驳!”
“传旨李震,随时出兵平叛,任何人都可杀!”
朱祁钰面容凶厉:“朕不杀人,明天朕就被杀了!”
“朕没儿子,能带着大明去死!”
“谁也别逼朕!”
朱祁钰在嘶吼。
谁也没想到,一点小事,竟触动了皇帝的敏感神经。
可见,皇帝的心里是想开海的。
宣宗皇帝、朱祁镇都想过开海,最后都不了了之,试问哪个皇帝不想攫取海外财富呢?
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多少宝物啊。
过了片刻,胡濙颤颤巍巍地声音响起:“陛下,您是想让天下板荡吗?”
“今日能烧造船厂,明日是不是能在宫中放火呢?”
朱祁钰喝问:“海图存放在宫里,他们能烧地方海图,难道就不能烧宫中的海图吗?”
“朕就在宫中,万一被烧死了呢?”
“陛下未免杞人忧天……”胡濙苦笑。
朱祁钰冷笑:“朕杞人忧天?哼哼!”
你们自己品吧。
胡濙只能退让一步:“陛下不可因怀疑,就随意杀人啊。”
“厂卫为了讨您的欢心,只会炮制大案,而不会管人是否清白。”
“请陛下明鉴!”
难道这不是皇帝要的吗?
“哼!”
朱祁钰冷笑:“他们能烧朕的造船厂,朕就不能杀他们了?”
没错,他就要在南直隶炮制大案。
“陛下,杀人总要讲证据的……”
“朕不听!”
朱祁钰冷冷打断:“去传旨,照做!都跪着!”
他愤愤下朝。
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胡濙没懂皇帝的操作。
皇帝在整饬天下,但不应该这么快对南直隶下手的,因为南直隶士绅盘踞最厉害的地方,那也是大明经济中心。
一旦南直隶崩了,大明江山风雨飘摇。
皇帝不会拿江山开玩笑的。
毕竟只是烧了两座造船厂,花钱再建便是。
没必要炮制大案,疯狂杀人。
这样是没好处的。
皇帝究竟想要什么呢?
胡濙看向王复,王复垂下头,看向王竑。
王竑却看懂了。
皇帝要移民塞边。
不炮制大案,哪来的罪人塞边啊。
大明疆域扩大这么多,塞外却没有百姓生存,移民的话,造价太高了,不如用罪人塞边。
就算有损耗,那也无所谓,反正都犯罪了,与其在汉地浪费粮食,不如去边境充实人口,死了也没人心疼。
所以需要炮制大案,批量流放士绅去边地。
选择士绅,是因为士绅有文化,对大明有归属感,换了农人去,很容易退化成游牧民族。
如果不炮制大案,强制流放士绅,士绅会买通官府,用农人充数,又回去了。
胡濙一拍脑门,明白了。
皇帝真是……心思叵测!
朱祁钰刚入乾清宫,就有太监传信,说胡濙求见。
“宣过来。”
朱祁钰脸上没有丝毫怒气。
侯大狗两把火,烧出了海商的底线。
他们不允许皇帝分一杯羹。
朱祁钰看透了时局,才容易应对嘛。
至于侯大狗之乱,他乱不起来,方瑛总督两广,兵精粮足,很快就能扑灭。
虽然地方破坏厉害,但也能永绝后患。
趁机把土人中的动乱分子,给一勺烩了。
再把土司给平了,让广西变成大明的广西,而不是土司的广西。
趁机多杀,然后俘虏的人,全都塞边。
这时,胡濙进来叩拜。
“老太傅有何事?”
“老臣还是想劝谏陛下,做事当有轻重缓急,不能一味追求快,欲速则不达。”胡濙规劝。
朱祁钰抬起眼皮子,没说话。
“虽然于太保打了胜仗,也不能说大明就彻底再无边患。”
“陛下还须坐稳中枢。”
“陛下想让士绅填充塞外,可您想过没有,士绅盘根错节,让他们去了塞外,塞外不就成了第二个中原嘛。”
胡濙反向劝皇帝。
皇帝担心士绅,所以就不建议皇帝移民士绅。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老太傅先请起,赐座。”
没错,皇帝发怒,就是想借机炮制大案,用士绅填边,不一定非要是士绅,但一定是有文化的。
有文化的人,才不会被落后的制度同化,反而会将文化传到草原上去,让草原人快速进入信.仰陷阱里。
“老太傅你真以为朕担心士绅?”
朱祁钰笑了起来:“既然老太傅和朕推心置腹,朕就和老太傅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何为士绅?”
“掌握土地,掌握生产资料,在官场上有人罩着的,就是士绅,只要皇权不下乡,士绅就永远存在。”
“可您想过没有?”
“士绅之所以是士绅,有两点原因:一,土地是有限的;二,生产资料是有限的。”
“如果朕让这两点,变成无限的呢?”
朱祁钰笑了起来。
没错。
他疯狂开疆拓土,就是在挖士绅的根子。
士绅不劳作,却丰衣足食,却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资源。
可一旦让土地变成无限的,每个人都拥有无数土地,而人力被不断移走,士绅的根子就不攻自破了。
所以,文官反对皇帝扩大疆域!
因为只有疆域狭窄,土地才是有限的,士绅才能垄断资源。
一旦恢复蒙元疆域,土地实在太多了,士绅垄断谁去?
胡濙瞪大了眼眸。
皇帝竟想得这么深。
没错,一旦土地不值钱了,遍地都是土地,人口又分散起来,士绅就不攻自破了。
什么皇权下乡,什么拆分家族,统统都是术,治标不治本。
只有让有限变成无限,不攻自破。
其实,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隐形概念,就是分配。
切蛋糕的手是皇帝。
皇帝如何分配,资源就向谁倾斜,一旦资源消失,阶层不攻自破。
这就是朱祁钰想出来的办法。
“陛下难道就不怕国朝崩塌?”
胡濙不敢想了。
眼前这个皇帝,让他倍感陌生。
“崩塌?”
朱祁钰笑了起来:“您未免把士绅想得太神通广大了。”
“朕给他们机会,他们敢造反吗?”
“为何说士绅是基石。”
“因为他们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只会拥护大明的统治。”
“一旦脱离大明,他们屁都不是!”
“敢造反?”
“朕一道圣旨,就能杀光士绅,老太傅你信不信?”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士绅造反,一辈子也不成。
因为士绅,不是世家,他们没有庞大的私人武装。
胡濙愈发惊恐。
到了那时,士绅何去何从?
没错,士绅会进行优胜劣汰,进阶成资本家,倒逼工业萌芽出现。
无路可走,才会绞尽脑汁地奔跑起来。
其实,只要中枢愿意改变分配结构,工业革命不用强制推行,民间会如洪流一般,无可制止。
“老太傅,人不会被尿憋死的。”
“朕也不是赶尽杀绝的皇帝。”
“民间会出现新的阶层。”
“人还是那波人,只是换了个方式存活下去罢了。”
朱祁钰心知肚明。
无论朝代怎么变,当权者永远是他们,谁也改不了的。
因为人家掌握庞大的社会资源,改朝换代也需要这帮人的支持,所以换了新朝代,他们活得照样很好。
胡濙不明所以:“陛下是非要对他们下手了?”
“朕不是要对谁下手。”
“而是漠北需要他们。”
“移民农人过去,他们很快就退化成草原人的。”
“只有把士绅移过去,让他们在漠北种地,才能加速归化漠北诸族。”
朱祁钰脸上带着笑。
牵连数十万性命的大案,在皇帝眼里,惹不起一丝波澜。
为了他的宏图伟业,多少人都损失得。
不然为何说,盛世比平庸之世更苦。
“陛下……”胡濙觉得十分陌生,甚至有些恐惧。
“老太傅。”
朱祁钰绷起脸来:“若朕放任自由,岂不被视为软弱可欺?”
“他们想烧朕的船厂,就烧朕的船厂?”
“把朕当成什么?”
“他们手里的玩物吗?”
“朕今日就要杀个血流成河,让他们知道,这大明江山是谁的,谁才能做主!”
胡濙看出皇帝的决然。
“倘若地方造反,必然使得地方倒退十数年,陛下……”
“就算不倒退,地方的东西是朕的吗?”
朱祁钰问他:“不是朕的东西,朕为什么要心疼呢?”
所有人都进入当权者误区。
以为当权者就该心怀天下,就该心系天下,却忘记了,当权者难道不是利己主义者吗?
胡濙哑口无言。
想说这天下都是您的呀。
可却堵在嗓子里,说不出来。
这天下若是皇帝的,船厂怎么会被烧?
“陛下,您想对谁动手?”胡濙问。
“任何人。”
朱祁钰淡淡道:“不论地域,可能怀疑的人,全部抓起来,家主杀头,余者流放!”
胡濙倒吸一口冷气。
皇帝真的要疯了。
但他有疯的资本,于谦这一仗,给了皇帝巨大的底气。
侯大狗造反,皇帝根本就不在乎,若方瑛平定不了这点小造反,回家抱孩子去吧。
京师没有危机,任何人都能派出京去。
“老太傅,朕还要告诉你,朕平定了侯大狗造反后,还要犁清两广!”
“所有土司,都不留了。”
“全都清理掉!”
“军器局仿制出来的第一批佛郎机铳,就送去广西。”
“然后抓住的俘虏,把山给朕挖开。”
“不计死活,让两广不是险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