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百五十八、犹抱琵琶半遮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五百五十八、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2/3页)

后,入目之人确实是一位丰腴妇人。

    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看不清全貌。

    欧阳戎瞧了几眼,琵琶妇人一袭宝蓝色罗裙,衣饰不如裴十三娘那般豪奢,但也算富裕了。

    画舫内空荡荡的,除了她外,还有一位倒茶小婢女,婢女低眉,有些苦脸面相,跪在地毯上,低头默默给来客们倒茶。

    众人进来的时候,琵琶妇人横抱一把长琵琶,遮了一半脸庞,坐于画舫南面,背靠江水。

    琵琶后方探出的眸光,怯怯的打量着欧阳戎一行人。

    她面前摆放着画舫仅有的一盏灯火,橘黄光芒,将琵琶妇人的身影在后方墙壁上拉长。

    再配合上旁边昏昏欲睡的瘦弱婢女。

    这一幕,形单影只,有些寂寥。

    欧阳戎观察之际,已经落座,刚才坐下,琵琶妇人迫不及待问:

    “您真是欧阳良翰?”

    欧阳戎轻轻点头:

    “正是在下,有印章为证。”

    琵琶妇人摆摆手,婉拒了他递来的印章,说:

    “不用,在浔阳城,没人敢假冒那位小大人。”

    欧阳戎怔了下,琵琶妇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他,伤感含笑道:

    “缘分,真是缘分。”

    欧阳戎敏锐问:“什么缘分?”

    琵琶妇人低头不语,抬袖抹了抹眼角。

    还没说几句,妇人就莫名啜泣起来。

    欧阳戎有些无措。

    胡、元、燕等人作为男子,几乎秒懂,下意识的望向欧阳戎,似是在问是不是当负心人了。

    欧阳戎从十三娘手中接过帕子,立即递出,有些哭笑不得:

    “夫人哭何?是在下吓到夫人了吗。”

    琵琶妇人吸了吸鼻子,摇摇头道:

    “没,见到小大人,是开心。奴家的名字就不提了,夫家姓罗,大人可以喊奴家罗氏。”

    欧阳戎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怀中琵琶上,温声问:

    “罗娘这一手琵琶,是师从何人?”

    罗娘眼神追忆道:

    “洛阳曲坊学的,奴家曾在教坊司呆过,琵琶略懂一点点。”

    欧阳戎微微凝眉。

    这离的有些远,但是联想到老乐师就是从洛阳来的,在洛阳待了半生,和洛阳教坊司有交集似乎也正常。

    他脸色若有所思。

    罗娘见之,忽问:

    “小大人想问的是这首琵琶曲子吧,不只是琵琶技艺。”

    欧阳戎反应过来,立即颔首:

    “没错,此曲是何人教你的。”

    罗娘遥指远处浔阳城,苦笑道:

    “奴家年初在浔阳楼,跟随秦大家,一起请教过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十分慷慨,将这首琵琶曲和一些琴曲倾囊相授,那时学会的。”

    欧阳戎怔住。

    陡然想起,当初老乐师去往浔阳楼听琵琶,好像后来召集过城内一些善曲小娘和琵琶大家秦小娘子一起,举办琵琶晚宴,讨论过琵琶技艺。

    不过当时欧阳戎和容真都以为【文皇帝】剑诀是琴曲,没有太关注那些琵琶声,连老乐师起初都不懂,要请教秦笑娘子,更别提连琴曲都没弹明白的他们了。

    二人反而是在浔阳楼天台处摸鱼,说了不少“非同僚该有”的悄悄话。

    欧阳戎突然问道:

    “俞老先生是单独教你一人吗,有没有和你交代些什么,难道说,你今夜守在这儿也是听他的?”

    “都不是。”

    罗娘摇摇头:

    “没交代什么,也没有让奴家守在这儿,今日奴家在江畔停留,是在等夫家,夫家做些卖茶生意,在浔阳城里买卖,夜里宵禁未归……

    “至于这首琵琶曲,那位老先生当时说他是妙手偶尔的,还说相见是缘,就教给奴家们了,但是当场学去的小娘应该不多,因为老先生只即兴弹了一遍,就换曲子了,估计当时除了秦大家外,没几个人学会。”

    感受到欧阳戎灼灼目光,罗娘曲颈埋头,抱紧怀中琵琶,低声道:

    “奴家能学会,除了颇擅琵琶的,还因为奴家当时心情有些沮丧失望,初闻此曲,更是怅然,曲声惹人回味,遂记了下来,不巧就会了。”

    欧阳戎突然想起了忘在饮冰斋书房的那一把琵琶。

    老乐师临别所赠,赠容真木琴,赠他木琵琶。

    当时还以为仅仅是所谓的“琴瑟和鸣”。

    欧阳戎深呼吸一口气。

    浔阳大战之前,七绝诗琴曲中一直缺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