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明牌 (第3/3页)
平,戊寅之变之时遭遇清军怯战不敢进军,若非是朝中有人,早就被下狱论处。
不过戊寅之变也算是情有可原,当时的情形,他们兵马比起清军要少。
提前到达的王朴、曹变蛟也是相顾不敢击。
在最后的时刻,刘光祚到底也算是有些气节。
历史上刘光祚与猛如虎共守南阳,城破之后,力战而亡。
国榷评价,虽非名将,然临难不苟,可谓忠勇。
在被陈望影响的这段历史之中,刘光祚也参与了青山关之战等一系列拦截建奴撤退的战事,也积累了一些斩获。
陈望拱了拱手,算是见礼。
“刘总兵免礼,我等也曾并肩作战,战场袍泽无需多礼。”
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两人之间在勤王之战也算是同袍之情。
刘光祚神色微喜,他来之前,生怕这是一场鸿门之宴,担心陈望将他所拿下,将其麾下的兵马收拢。
所以见到陈望,才表现的极为奉承。
眼下陈望神情温和,言语之间还谈起了勤王之时的情谊,无疑是让刘光祚原本沉闷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刘光祚心中明白,陈望这是想要用温和的手段来劝服他们。
对于投入陈望的麾下,刘光祚的心中没有半分的纠结。
如今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北方的局势,刘光祚也听说了许多。
朝廷大抵已经是不行了,天下改易近在眼前,从龙之功唾手可得。
而且跟在陈望的麾下,就不要再打那种窝囊仗了。
以往打仗,不仅要提防敌人,还要提防友军,防止其提前溃逃。
跟在陈望的身后,汉中军可是从来不会溃退,号声便是万众向前,所向披靡。
青山关之战,刘光祚只感觉打的酣畅淋漓。
往日里他麾下那些畏惧怯战的军兵,跟在汉中军的身侧,都是战意昂扬。
既然如此,为何不去舍命拼上一把,搏他个封妻荫子,搏他个封侯拜将!
陈望和刘光祚寒暄了一阵,最后将目光放在了罗汝才的身上。
罗汝才身穿紫衣,头戴铁冠,身形比起其余几人要矮了许多。
他的肤色偏黑,下颔蓄着短须,打理的干干净净。
左颊之上留有一道不浅的刀疤。
但这却不是最吸引人注意的。
因为罗汝才的眼睛,竟然是重瞳。
在七十二营之中,如果说野战对敌,排兵布阵,谁属第一,罗汝才无疑是真正的榜首。
不过罗汝才在军略之上的才能无容置疑。
但是在战略方面,却仅仅只是差强人意,泛可泛成。
不过罗汝才的这一缺陷,对于陈望来说却是并不重要。
如今汉中镇的战略是他一手指定,还有中军部的一众参谋帮助完善。
罗汝才如果是能够在他的帐下为将,无疑是对于汉中镇一波极大的加强。
南国诸将之中,陈望其实最想要招揽就是罗汝才。
罗汝才面无表情,和众人一应向着陈望行了一礼。
他之所以加入明军,完全是形式所迫,又愤恨于张献忠的背叛,想要报仇雪恨。
如今张献忠已死,他也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陈望如今与西南土司结成联盟,掌控江淮、中原等地,麾下兵马雄壮,非是昔日明廷可以比拟。
如今七十二营早已经分崩离析,死的死,散的散。
罗汝才知晓自己的能力,他没有能力扛起大旗,倾覆天下。
所以对于是在明廷的统管之下,还是在陈望的麾下,他都感觉无所谓。
通过罗汝才的经历,陈望多少也知晓罗汝才内心中的想法。
陈望和罗汝才简单的相谈了几句之后,便又与其后一众跟随而来的营将见礼。
片刻之后,陈望也是进入了正题。
不过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气氛重新沉重了起来,众人也随之陷入了沉默之中。
“北国飘零,南国动荡。”
“天下将变,诸位可有考虑……”
“何去何从?”
十一月,李自成覆傅宗龙兵,乘势来攻。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数千。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过唐府门,北面叩头谢上恩,自称力竭,为贼揕死。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并死之,唐王亦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