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玉树歌残 (第2/3页)
通关系。
左光先久经战阵,在洪承畴手底下围剿流寇之时,居功最多,被称为“枭将”。
明史记载,光先,枭将也,与贼角陕西,功最多。
当时的七十二营流寇已成气候,战力不俗,左光先在一众进剿的官兵之中能居功第一,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后面之所以被去职,也只是因为和洪承畴的矛盾,并非是能力的问题。
左光先虽然在历史上品行有些亏损,但是做出的选择也能够体谅。
而且,正因为左光先在历史上有主动投靠李自成的经历,所以陈望才会先主动派人打通关系。
毕竟左光先在历史上能投李自成,那自然也能投他。
而现在,左光先确实选择了投靠。
随着局势逐渐的混乱,尤其是李自成在西北生乱。
中原的局势也逐渐被陈望所掌控,陈望派人请了左光先数次,但是左光先都还在犹豫。
直到李自成领兵大破秦兵,进军凤翔府的时候,陈望派人再到榆林去请左光先。
左光先思考再三,决定带着家小一路南下,前往了更为安全的汉中府内。
陕西一片混乱,朝廷根本无力掌控,左光先带领家小离开榆林,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受到朝廷的什么限制。
这个时期的李自成,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左光先却并没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
李自成如今与青海蒙古纠葛,又与川北羌人土司有联合,到底还是外族的势力。
一路过来烧杀抢掠,比起之前作为流寇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时,大顺军很多将校投降清军。
左光先与谷可成率部两万断后,后在定州清水河与清军交战。
谷可成被俘,左光先在战斗中因马腿被砍而坠马折足,易马再战,也没有选择投降。
后面抛弃辎重而退入山西,与李自成会合。
一直到湖广战败,家眷俱被俘虏,才选择投降,已经是算得上尽力了。
“河南营镇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整训,依照原先改制的安排,河南镇分为三师。”
“第一师现在已经被陈鸣接管,下辖五个正兵营,裁汰整编之后,总兵力一万五千人,守备开封,固守黄河沿线。”
河南镇陈望原先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插入钉子掌控。
毕竟当时任免之权还在朝廷的手中。
不过现在朝廷势弱,处理西北和东北两地的事务都已经是难以顾及。
李岩攻陷南京,致使漕运减少了许多,明廷在北国的形式越发的严峻。
所以陈望在这个时候,直接跳过了朝廷,将陈鸣派去了河南。
陈鸣虽然能力稍显不足,此前只是担任过营官,但是如今河南局势还算稳固,倒是可以勉强支应。
比起旁人,对于陈鸣这个一直以来关系都极好的族兄,陈望自然是更为信任。
原先河南镇的第一师是陈永福统管。
不过改制之后,陈永福的第一师编号被改为了第二师。
原先留守河南守卫黄河的部队,被改编为了第一师。
河南镇如今改头换面,大部分都是旧军都被裁汰。
骨干是陈望当初在河南招募的新军七营,后续则是从各地新募而来的新兵。
这些新军并非全无作战经验,在长期的进剿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见过了不少血腥的战阵。
“陈永福下第二师,仍守英、霍山区,下辖四个正兵营,总兵力一万二千人。”
“高谦下第三师,在徐州驻扎,下辖四个正兵英,总兵力也是一万二千人。”
“河南营镇,共计三师十三营,不算开封社兵,总兵力有三万九千人。”
陈功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孙启运那边的队伍已经扩充到了十万人,青壮有大概七万人,按照此前的安排,正领兵往南阳府内进军,汝州府内的大户地主已经基本扫空,我军尾随获取了大概七成左右的银钱粮草。”
被他们扶植起来的孙启运,成为河南民怨的宣泄口,也作为他们手中的利刃,正在为他们扫清彻底统治河南的障碍。
“这部分的粮草辎重,足够河南营镇支用两年左右。”
陈功犹豫了一下,问道。
“如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