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势 (第2/3页)

攻武昌,

    左良玉领兵靠城而战,武昌官兵惊惧之下发炮误伤左良玉麾下兵马,以致于左良玉麾下军队阵势大乱。

    张献忠领军趁势掩杀,大败左良玉。

    左良玉愤恨之下,率兵北撤,因此使得武昌空虚。

    而后张献忠聚众攻武昌时,湖广地方大员齐聚楚王府,跪求朱华奎捐资助饷,楚王朱华奎竟指着洪武朝所赐之裹金交椅,说道:“此可佐军,他无有!”

    军饷不足,强征民壮根本于事无补,逃亡者甚多,武昌就此沦陷。

    南国锦衣卫报,张献忠领兵进入楚王宫呢欸,尽取宫中金银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言称可堪一战?”

    崇祯重复了周延儒最后所说的话,提高了些许的声音。

    “那就是实际上不堪一战,对吧。”

    周延儒眼神微动,如今的崇祯可并不好糊弄。

    “内地营镇之兵久疏战阵,确实……难与万贼军一战……”

    南京周围,一共只有六万多的兵马。

    这六万多的兵马,是从福建、广西、江西三省调来的驰援兵马,战力孱弱,不堪大用。

    比起当初侯恂所领的南国兵马弱小的多。

    比起孙传庭所领的援剿兵马更是差的可不只是一星半点。

    而万民军此前便能先败侯恂,再杀孙传庭。

    如今声威更振,再加上张献忠又自庐州府杀奔而来。

    南京城周围的六万兵马根本就不够看,就是加上临时募集的一万五千社兵,也同样胜算不高。

    南京城虽然城防坚固,但是守城终究还是需要人。

    也就是仰仗水师,南京才能够一直坚持。

    而经历了邳州之战后,万民军的水师已经和南京城外的水师一较高下。

    周延儒停顿了一下,他知道崇祯的意思,崇祯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

    但是他知道的这个解决南京危险的办法,风险很大。

    只是此时事情已经由不得他来决定。

    “福建总兵官郑芝龙镇下水师战船众多,镇下多精兵强将,战力强悍,在任期间福建海寇为之扫清,多年无有犯境之寇贼,可以调起领镇下兵马水陆并进,驰援南京。”

    “郑芝龙?”

    崇祯皱起了眉头,郑芝龙这个福建的总兵官他自然是知道的。

    十三年时,兵部叙功,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

    只是郑芝龙到底是海寇出身,弹劾郑芝龙的奏折可有不少。

    郑芝龙在福建安平,建府第,筑城垣,修建港口,蓄养私兵甚多,根本难以管束。

    若非是海防还需要依仗郑芝龙,这些种种诸事全都足以判郑芝龙死罪。

    崇祯想要拒绝周延儒的提议。

    郑芝龙让崇祯感到十分的危险。

    “郑芝龙野心甚大,蓄养私兵自造战船,横行海外,势力强劲,只是差在声威,缺乏立足。”

    “此时檄调郑芝龙入援南京,使其声威大振,若与左良玉一般骄横,何人可制?”

    陈望与左良玉如今声势已成,根本难以节制,已经是让崇祯感到焦头烂额。

    再多一个郑芝龙来,南国的局势只怕更加糟糕。

    檄调郑芝龙,无异于抱薪救火。

    而且额,崇祯记得很清楚。

    郑芝龙是熊文灿所招抚的,熊文灿是郑芝龙的恩主,熊文灿可是被他下诏所杀。

    “若想解南京之围,只能如此。”

    周延儒并没有正面回答崇祯的问题,只是躬身行礼,郑重道。

    崇祯坐在座椅之上,只感觉浑身无力。

    周延儒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但是又回答了他的问题。

    南国已经失控,已经有了陈望与左良玉,再多一个郑芝龙也无妨。

    西暖阁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崇祯身处于黑暗之中,整个人都埋藏在阴影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沉默才被一声叹息所打破。

    崇祯抬起头,叹息道。

    “传诏,檄调福建总兵官郑芝龙驰援南京……”

    说完了这一句话,崇祯彷佛是失去了所有的气力,完全的靠坐了座椅之上。

    过了很久,才再度响起崇祯的声音。

    “总督的人选,还是没有议论出来吗?”

    暖阁之中,群臣相对无言,仍然报以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