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九章:铁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九章:铁石 (第2/3页)

获到军兵的尊敬。

    更不用提还有身先士卒,骁勇善战这几层光环的笼罩。

    真定的鏖战,贾庄的陷阵,济南的解围,使得陈望的声名鹊起。

    没有军兵喜欢跟随着庸碌的将校,因为在战场之上很多时候庸碌本身就是一项罪责,很多时候甚至还是导致一败涂地的祸根。

    陈望的目光并没有在营外一众标兵的身上停留,也并没有注意到那些标兵的眼神,因为现在他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战后的安排之上。

    历史上在攻陷济南后,清军抢掠完毕便转道向北打算撤军。

    孙传庭接任卢象升的总督之职后,汲取了卢象升徒饰尾追的教训,于是采取了抄前之策。

    所谓的抄前之策,就是提前在清军北撤的必经之路,河道险隘处设下埋伏和防御,消耗清军的实力,和救援被劫掠的百姓。

    清军一路劫掠获取了大量的财物和金银,同时还俘虏了许多的百姓,因此军队的行进的速度被严重的拖累。

    而明军却是一路轻装简行,自然是可以抄前设防。

    历史上的孙传庭采用“抄前”之策,也算是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战胜了几场,也救回了一些被掳掠的百姓。

    清军应对明军的抄前之举,采取的措施也并非是正面交战,而是不断的运动,各处分兵牵制明军兵力,或是按兵不动以减弱明军的防备。

    之所以如此,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清军在这个时候劫掠了大量的金银财物,掳掠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清军,投鼠忌器无心多战。

    第二个原因则是孙传庭统率之下的各路勤王明军,确实战力不差,也勇于野战,并非是一触击溃的弱旅,连番的接战表现出来的实力,也给入关的清军也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现在的情况比起原本历史的进程更好。

    原本在历史上损失惨重失去了再战之力的宣大军在休整过后,已经是重新恢复了一定的战力。

    贾庄没有战败,济南也没有被攻陷,相反还有真定几地的大捷传来,大涨各地来援勤王诸军气势。

    济南解围战孙传庭领兵逼退清军主力,解除济南之围的捷报传达京师,全城上下皆为之沸腾。

    崇祯明发诏书嘉奖鏖战三军,再赐孙传庭荣衔,三军因此士气高涨,各部皆是战意昂扬。

    不过孙传庭仍然还是如同历史上一般小心谨慎,仍然坚持不轻出、严守备、伺机攻的既定御敌方略。

    所以陈望预料之后的情况应当和原本的历史进程没有太大的出入。

    之后应当只剩下了东安、武清、蓟州、冷口关、太平寨几场稍大一些的战役。

    这些地方爆发的战事,都是明军主动发起进攻救回被掳掠的百姓,以及夺回被抢掠的财物,清军都是以守为主,战斗的烈度并不强。

    风雪急切,寒风凛冽。

    陈望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双目微凝,他看到了就在不远处的中军营外,似乎有几道身影站立在门外,看身形有些熟悉,不过灯火昏暗,却是难以到底是谁。

    陈望停顿了一下,而后又迈步向着前方走去,一路走出了营门。

    走到近前的时候,陈望这才看清了站在营门处的站的人是谁。

    站在最前方的人是刚刚不久前先行出帐的曹文诏。

    曹文诏身穿着一身绯红色的武官常服,外罩着一件裘皮大衣,负手而立。

    在曹文诏的身侧站立的则是曹变蛟和曹鼎蛟两人。

    “卑职参见将军。”

    陈望信念转动,他知道曹文诏恐怕是因为一些重要的事情在等他,加快了些许的脚步,低头俯身行礼道。

    “起来吧。”

    曹文诏温和的声音在陈望的耳畔响起。

    “我们,边走边说。”

    昏暗的灯火在曹文诏的眼眸之中跳动,他回望了一眼不远处的中军大帐,而后举步向着北方的黑暗之处缓步走去。

    陈望应和了一声,和曹变蛟和曹鼎蛟见了礼后,连忙加快了些许的脚步,跟上了曹文诏的步伐,走在曹文诏身侧的右后方微微落后一些。

    “谤议汹汹,朝堂之上风起云涌。”

    曹文诏的第一句话,便已经是让陈望将心提了起来。

    “洪督抚、孙督抚,还有我,可能都要被留在北地。”

    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孙传庭调任保定总督,总督保定、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洪承畴也被调任为了蓟辽的总督,统领辽东事务。

    “准确来说,是我们可能都要被留在北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