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围点打援(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围点打援(求月票!) (第2/3页)



    李翼听后,对折可与说:“我不会食言,必与公同生共死。”

    接着,李翼又大声怒骂李嗣本:“你深受皇恩,却不思报效,何人能重用之。我乃大宋忠臣,因奸贼内应,致使城破被擒,杀则任杀,安能苟生,使彼辈欺我大宋无人乎?”

    折可与也大声说:“我数百年世守之家,安肯负国败坏家声,无知叛徒,不若亟杀我!”

    李嗣本被骂红了眼,就想招呼手下将士来将李翼和折可与诛杀。

    可就在这时,岳飞派姚郁来接管崞县。

    姚郁传下岳飞将令:将李翼、折可与、折可存等人押往燕京……

    ……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

    不过此时的太原城其实已经不是从前的晋阳古城了。

    据说,晋阳古城具有龙脉。

    晋阳古有唐国之称,唐朝便是发祥于此,李渊父子定都长安了之后,便以“唐”为国号,并封晋阳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

    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晋阳名声显赫于天下,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一座“龙城”。

    赵光义是个小心眼,他很担心有野心之人占据晋阳古城反宋,于是一把火将晋阳古城给烧了。

    可随后,赵光义就发现,要想防御辽国的入侵,根本就离不开这个要害之地。

    没办法,赵光义又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修建了一座新城池。

    这座新城池就是太原城。

    但太原城的规模和形制都比晋阳古城要小上很多。

    童贯率宣抚司撤离太原城后,留守的张孝纯和王禀,一边派人出城联络附近诸州郡,请他们出兵来增援太原,一边组织城内军民准备迎敌。

    不久之后,岳飞部主力突破石岭关,来到了太原城下。

    自从南下以来,龙骧军就没有遇到过太强烈的抵抗,甚至直到目前为止,龙骧军都还没有真正出过战。

    但在太原城下,龙骧军却遭到了宋军的顽强阻击。

    首先前来增援太原城的就是河东名将孙翊。

    孙翊本来想去驻守石岭关的。

    可孙翊却慢了耿守忠一步,被耿守忠将石岭关献给了岳飞。

    后来,孙翊得知太原城危急,他立即率领不足两千马军绕道赶来增援。

    孙翊部虽然兵马不足两千,但兵精将猛,而且士气很旺盛。

    孙翊来援时,岳飞已经率大军到达太原城下了。

    张孝纯因此没有放孙翊进城,而是站在城楼上对孙翊说:“敌已在近,不敢开门,观察可尽忠报国!”

    孙翊没有怪张孝纯让他以卵击石,更没有畏敌,而是非常遗憾的说:“但恨兵少力乏!”

    说罢,孙翊便率领不足两千人马出战。

    义胜军当中本来拥有大量的战马。

    可岳飞根据李存的指示,将义胜军的战马全部“借”了过来,用以从新组建马军,原来的义胜军因此全都降级为步军。

    不过李存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给义胜军的将士,而是用监军将义胜军中的可造、可信之才统统挑选出来,然后送去兵部训练和政治教育,合格以后就会成为真正的乾军将士,会被公平公正的对待。

    事实上,新组建的几支骑兵,义胜军的将士占比不小。

    也正是因为如此,义胜军的将士,自李嗣本、耿守忠往下,全都在积极表现,以期可以被重造,成为真正的乾军将士。

    简而言之,由于义胜军没有马军,岳飞便以赵秉渊率领胜捷军出战。

    不想,赵秉渊以数倍于孙翊的兵马,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孙翊。

    不仅如此,胜捷军的将士,还被孙翊所部诛杀了千余骑。

    由此可见,孙翊部将士的战斗力之强。

    最后,赵秉渊不得不使用车轮战术,硬是将孙翊部将士的体力给耗光了,才围而生擒了死战不退的孙翊残部。

    赵秉渊因己部人马遭到重创,而暴怒,想要屠杀孙翊残部泄恨,但是却被岳飞给阻止了。

    岳飞随后将孙翊部全部送去了燕京,交给李存处置。

    接下来,来增援的便是西军。

    他们有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将刘光世,另外还有军马使韩权、晋宁知县罗称等。

    其中折可求部和刘光世部是增援的主力,他们两部都有两万多人马。

    再加上其余各部人马,总计来增援的宋军多达六七万,他们全都是从不同的地方主动赶来太原参战的。

    折可求是西北名将折克行之子,在与西夏的多年战争中,折克行爱护士兵,多次出奇制胜,战功甚多,所部被宋人尊称为“折家军”。

    从唐初至北宋末年,数百年间,折氏家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杨家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