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章 势如破竹(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势如破竹(求月票!) (第3/3页)

大王这是将河东弃与贼,河东既失,河北岂能保耶?且乞大王驻司在此,共竭死力,率众报国。我太原府路地险城坚,人亦谙战斗,乾贼未必便能破也。」

    童贯大怒,厉声说道:「贯宣抚也,不系守土之责,若宣抚司驻此经营,却要帅臣做甚?此是你张孝纯职事,且须勉力!贯到京禀奏,即日便发诸路军马来策应,使贯留此,亦无所益也。」

    见童贯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张孝纯愤然而起,他来到自己儿子张浃身边,说:「寻常见童大王做许大模样,次第到临事,却如此畏懦,更不顾身为大宋军事大臣,当为国家捍御患难,却一向只思走窜,是甚节操!」

    说罢,张孝纯转头对张浃说:「休!休!自家父子与他死守!」

    虽说被张孝纯这般羞辱,可童贯还是夹着尾巴逃了,只留下王禀和三千胜捷军在太原城帮张孝纯固守待援。

    再说岳飞。

    岳飞南下了之后,一路之上并无一战,几乎所有城池、险关和堡寨,都是乾军一到,就立即开城投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

    为,河东北部的防御皆是由义胜军负责的。

    而义胜军的将士全都是燕云地区的汉人,他们盼望李存干宋,都已经盼得望眼欲穿。

    如今,李存终于派遣大军来干宋,义胜军的将士怎么可能不立即开城投降,转为大乾王朝的开路先锋?

    由于到哪都有人开城投降,这使得龙骧军向前推进的速度极快。

    没几天的功夫,龙骧军就到达了猩州。

    猩州也是河东地区的战略要地,自古就有「晋北锁钥」之称。

    猩州知府名叫贺权,他并不是汉儿,而是地地道道的宋人。

    不过,贺权可不像傅察、贺允中他们那么有气节,见龙骧军大军压境,他审时度势,认为以猩州的这点人马根本就抵挡不住乾军的攻击,所以很干脆的放弃抵抗,选择开城投降。….

    当然,你要说,贺权识时务和为了城中民众考虑,也能说得过去。

    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猩州之后,龙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名鼎鼎的石岭关。

    石岭关又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太原北面,是云中通往太原的必经之地。

    此关地势险峻,岭横东西,路纵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猩、代、云、朔之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遥想当年,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时,辽国向晋阳(太原)派军,增援北汉,赵匡胤命何继筠领兵赴石岭关阻击,宋军与辽军为争夺石岭关展开了一场浴血拼战。

    最终,宋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取得大捷,生擒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

    现在,面对乾军长驱直入的咄咄攻势,张孝纯很焦急,他急切地想找一个守关大将,将乾军挡在石岭关以北,为赵宋王朝争取点时间。

    很快,就有人向张孝纯推荐冀景,说冀景可守石岭关。

    冀景曾经征剿过李存和方腊。

    收复燕京一战,冀景还曾担任过先锋将官,拥有及其丰富的实战经验。

    可是,张孝纯命冀景前往石岭关守关时,冀景却以兵力不足为由推辞不去。

    张孝纯没有办法,只能命令王宗尹统领他新招募的敢勇军随冀景前往石岭关,同时又命耿守忠率领八千义胜军助之。

    冀景见此,才不得不前往石岭关。

    可冀景去是去了,但他对耿守忠极为不信任。

    因为耿守忠也是一个汉儿,而且还是辽国降将,义胜军的副帅。

    而最近这段时间,义胜军和汉儿大肆叛宋降乾,帮着大乾王朝攻打赵宋王朝,已经人尽皆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担任先锋,走在大军的最前面。

    ——冀景如此,是担心耿守忠在他后面,突然攻击他。

    可即便这样,冀景仍就不放心。

    走到一半,冀景突然就以耿守忠要叛变为由,率领他的亲随跑路了。

    而耿守忠率军来到石岭关了之后,果然将石岭关献给了岳飞。

    冀景闻听耿守忠真的叛变投敌了,不敢回到太原,而是逃去了汾州。

    石岭关作为太原以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与重要关卡,就这样轻易的丢失了。

    这一路之上,岳飞与龙骧军的将士所遇到的宋军,无不闻风而叛,然后转为向导和先锋军,使得乾军如入无人之境,直至太原。

    见此,在一众监军的教导之下,乾军上下皆意识到,此并非他们有功,实乃他们的皇帝威望所至,否则他们怎么可能一战不打,就来到了太原?

    当然,这也是因为,来投之人,无不表明:「我等慕大乾皇帝威名久矣,圣上遣

    大军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实乃周发殷汤,我等岂敢逆天而为之?」

    ……

    lq.

    任鸟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