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射电阵列,冰巨星,矿场(5K) (第2/3页)
虎七宿切换至18.9GHz,玄武室宿加载脉冲调制模式——”
整片天地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云梦泽的水龙卷凝固成冰雕般的柱体,青铜剑林表面凝结出细密的霜花,某种超越听觉感知的波动正以章华台为中心向深空扩散,连阳光都在穿过这片区域时发生了可观测的偏振现象。
天龙分身的瞳孔倏然收缩成两道竖线,覆盖其头部的感应鳞片集体竖起,在空气中激发出肉眼可见的驻波图样。赵青面前的星空投影剧烈抖动,某个原本暗淡的象限突然爆发出冰蓝色光斑。
“检测到异常引力扰动源!”
三枚阴阳兆算发出尖锐蜂鸣,投射出的频谱图上跃动着锯齿状波形,“距离约九百八十亿公里,质量约为地球五点三倍,表面温度零下二百二十六摄氏度,光谱类型甲烷吸收主导……”
空气突然发出琉璃碎裂般的脆响。
赵青心中微震,清晰感受到有某种极寒的元气正顺着射电阵列反向渗透,天龙分身的龙角尖端竟开始凝结出六棱柱状的玄冰。
“一颗冰巨星?这个距离,是传说中的第九大行星?”
她感知着那道寂灭苦寒的意境,心中飞快闪烁着种种推论,天龙分身的龙角再度迸发出刺目蓝光,于是,天然星斗阵图开始逆向旋转,将反向渗透的极寒元气转化为可供解析的频谱波纹。
“深空聚焦模式下,光谱主峰波长477纳米,次级吸收峰出现在890纳米与1.3微米区域……甲烷与氨冰的混合物,还有微量乙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振动特征。”
“启动阵列冗余模式!”
她心念变换之际,主殿外六千四百柄铜剑骤然齐声长吟,剑脊游走的云雷纹宛若脱离金属表面,在空气中交织成覆盖整个章华台的立体雷网,把从天而降的寒潮导向云梦泽方向。
水面炸开直径超过三里的巨大冰花,四道水龙卷监测网瞬间被冻结成通天冰柱。
但正是这刻意制造的元气宣泄通道,让赵青捕捉到了更多关键数据——冰巨星散发的引力扰动在冻结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螺旋衰减模式。
“质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
她凝视着阴阳兆算投射出的引力透镜模型,“核心区密度约2.3克每立方厘米,向外逐层递减至0.5克,这不符合常规冰巨星的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黄道坐标系偏移量校正完毕……目标天体轨道倾角17.8度,近日点约两百八十亿公里,远日点超过一千两百亿公里。”
真正让赵青微讶的,是频谱仪捕捉到的微弱脉动——每隔十三分七秒,冰巨星散发的元气波动就会出现0.03%的周期性衰减。
“引力扰动源存在次级震荡……”
她挥袖扫过凝结着霜花的星空投影,将焦点移至冰巨星外围数万里处,“至少五个质量超过冥王星的卫星,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碎片环——等等!这些卫星的轨道共振比例……”
当赵青将冰巨星及其卫星的轨道参数代入洛希极限公式时,计算结果显示出惊人的矛盾——这些天体的距离早已突破潮汐撕裂的临界值,却依然保持着稳定运行。
“除非……”她突然转身望向正在融化重组的云梦泽监测网,“是生物基质加固!”
“这些卫星内部多半存在某种自修复型生物结构——类似树木根系却更加接近菌丝网络,能够通过吸收潮汐撕裂产生的能量实现动态平衡!”
这个念头如同北辰星光划破迷雾。
赵青猛然催动元磁力场,七十二枚冰晶罗盘轰然炸碎成漫天光点,又在瞬息间重组为立体分形结构。
当她把冰巨星光谱数据与彗星成分库进行匹配时,超过九成的特征峰竟与千年周期彗星的彗核样本完全吻合。
“直径超过三万里的甲烷冰核……表面遍布深达千里的裂缝……”
她轻触投影中放大万倍的模糊影像,只见它表面密布着蛛网状的幽蓝裂谷,每个裂缝深处都涌动着数以千计的彗星残骸。
这些冻结在甲烷冰层中的天体碎片保持着撞击瞬间的狰狞姿态,如同被琥珀封印的史前巨兽,极地区域则迸发出长达万里的等离子光弧:
“这是,亿万颗彗星在弱引力环境下缓慢聚合的典型特征!”
更令人震撼的,是星体赤道附近悬浮的冰晶环——数以百万计的彗星碎片在引力束缚下形成宽达十二万里的碎屑带,每块棱角分明的冰岩都在反射着不同波段的元气涟漪,在恒星风作用下形成绵延百万里的离子光带。
“可以说,它称得上是内太阳系彗星之母了……周期性的引力扰动,将奥尔特云和柯伊带外围的天体泵入到海王星轨道范围以内,成为了半人马小行星的起源……妖惑星这样的‘活体彗星’,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阴阳兆算应声投映出放大的卫星剖面模拟图像——表层甲烷冰壳下延伸出数以万计的晶状须根,这些由烷烃聚合物构成的生物材质纤维,正以分形几何模式贯穿整个冰体,在潮汐力作用下形成自适应的应力补偿网络。
“这不仅是材料学奇迹,更是动态的能量循环。”
赵青凝视着开始自发旋转的卫星模型,挥手重构出了蛛网般密集的引力流线图:“此类生物构造能将撕裂动能转化为生长所需的化学势,就像红树林在潮间带越冲刷越茂盛——所以它们突破洛希极限却安然无恙。”
“更精妙的是能量回收系统。”她心念微动间,卫星模型表面顿时浮现出了数以亿计的荧光绿点,“这些菌落每隔十三分钟就会释放储存的应力能,脉冲相位恰好与冰巨星的引力震荡形成谐振——”
“以较保守的轨道偏心率e=0.01代入估算,距离最近的大型卫星,潮汐加热功率恐怕达到了10^17瓦的量级,却集中于半径仅1850km左右的星球上……正常而言,已足以导致冰壳融化、地质剧变。”
“可实际上,这部分能量除被菌群吸收转化利用的外,应该是在特殊的元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