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赔偿损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赔偿损失 (第2/3页)

不尽!”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时,朱标的目光被田地旁的一片野草吸引。他上前拨开草丛,发现一块半埋在泥土中的青石碑,上面隐约刻着字迹。

    “快来,把这石碑清理干净!”朱标指挥随从上前。

    经过一番清理,石碑上的字迹显现出来。只见上面刻着“官田界”四个大字,且标明了具体的界限。这一发现让现场的两村村民顿时哑然,纷纷低声议论。

    刘庭松仔细辨认后说道:“殿下,这块田确实是官田,当年可能因为年久失修被私自开垦。”

    朱标站起身,目光威严:“既然如此,这块田应归官府所有。两村不得再争,但本宫可以做主,将田地分给两村轮流耕种,收益归百姓,如何?”

    东村老农连连点头:“殿下英明,这样的安排最好不过了!”

    西村的年轻人也满脸感激:“殿下能为我们分忧解难,我们无比感激!”

    田地争议解决后,朱标望着渐渐散去的村民,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转向刘庭松,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庭松,你的才干本宫看在眼里。今日这件事处理得不错,但你也看到了,百姓的争端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刘庭松低头说道:“殿下教训得是,属下今后定会更加用心,争取不负您的重托。”

    朱标点了点头:“记住,治理地方,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耐心和真心。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真正信任我们。”

    刘庭松深深一揖:“属下谨记殿下教诲!”

    朱瀚站在朱标身旁,望着逐渐散去的村民,眉头微微舒展。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温和:“标儿,今天的事情虽然看似解决了,但却透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朱标转头看向朱瀚,目光中带着求教之意:“皇叔指的是?”

    朱瀚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百姓之间的争端,士绅与百姓的矛盾,归根结柢都来源于一个字——‘利’。你今天解决了田地归属的争议,但将来呢?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如何在百姓与地方权贵之间找到平衡,才是你真正需要思考的。”

    朱标沉思片刻,语气中透着几分无奈:“皇叔所言极是,但儿臣总觉得,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朱瀚轻轻一笑,语气中多了一分鼓励:“标儿,治国从来都不是取悦所有人,而是确保大局稳定。你今日的表现,已经足够让本王欣慰。只要心中有百姓,便不必纠结于细枝末节。”

    朱标点头,眼中多了一分坚定:“多谢皇叔指点。儿臣定会谨记在心。”

    夜晚,南郊的行宫内,朱瀚站在庭院中,望着天上明亮的月光,神情若有所思。这时,一道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他回头一看,竟是朱标。

    “标儿,这么晚了还不歇息?”朱瀚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朱标走上前,拱手行礼后说道:“皇叔,儿臣心中还有许多疑虑,特意前来向您请教。”

    朱瀚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拘礼:“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标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几分困惑:“皇叔,今日儿臣与百姓接触,虽表面上化解了矛盾,但却发现,许多人对朝廷心存不满。他们并非不敬,而是对未来充满迷茫。儿臣想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对朝廷真正心悦诚服?”

    朱瀚看着朱标,目光中多了一分赞许:“标儿,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经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储君。这是好事。至于如何让百姓心悦诚服,关键不在于施恩,而在于让他们看到希望。”

    朱标眉头微皱:“希望?”

    朱瀚点头,语气中透着几分深意:“没错。百姓的希望是什么?是安居乐业,是子孙有饭吃、有书读,是未来比现在更好。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相信,你能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未来。”

    朱标若有所悟,拱手说道:“多谢皇叔点拨,儿臣明白了。”

    翌日清晨,朱瀚带着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