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九章有人敢于出面作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一千零九章有人敢于出面作证? (第1/3页)

    朱瀚微微颔首,目光沉稳地环顾四周,见众人皆神情肃然,便缓缓道:“标儿,苏州乃江南重地,水患若久未解,势必影响地方百姓生计。此次我们不仅要解决眼下之困,更需制定长远之策,杜绝后患。”

    朱标闻言,沉思片刻,随即转向随行的水利官员,正色道:“张大人,此次前往苏州,你等需亲自巡查沿岸,查看堤坝是否稳固,若有损毁之处,务必立刻修缮。同时,征集民间匠人,共商良策,莫要大费银两却不得实效。”

    那名被称作张大人的水利官员拱手应道:“殿下放心,微臣必不负所托,定会竭尽全力,务使苏州水利畅通,百姓安居乐业。”

    朱瀚满意地点头,随即转身吩咐:“命工部调拨银两,优先用于苏州堤坝修缮。标儿,此事还需户部与工部密切配合,确保所需物资不拖延。”

    朱标神色坚定,拱手道:“皇叔放心,亲自督促,务必不出纰漏。”

    众人正商议之时,忽有一名锦衣卫疾步而入,单膝跪地,拱手禀报:“殿下,王爷,江南运河沿岸部份百姓听闻朝廷派人治理水患,纷纷来信,希望能在自家村落附近修建小型水渠,以便引水灌溉。”

    朱标微微一怔,目光投向朱瀚:“皇叔,此事虽是百姓自发之请,但若能顺势而为,或可缓解地方旱涝不均的困局。”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民有所需,政有所应。这正是‘民情司’设立的初衷。传令下去,让水利官员在巡查之余,留意乡间地形,凡是条件许可者,尽力修建,若实在难以施行,亦需向百姓解释清楚,避免滋生怨言。”

    锦衣卫领命而去,朱标见此,心中甚感欣慰,感叹道:“皇叔,‘民情司’方才成立,便已能迅速回应百姓需求,可见此策大有可为。若能继续推行,恐怕将来百姓无不称颂。”

    朱瀚微笑道:“标儿,治理天下,最难的便是做到‘事事细微而合于民意’。朝廷政令往往以宏观为主,而百姓之所需,多在细枝末节。如今‘民情司’虽已初见成效,但仍需时间沉淀,方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两人相视而笑,正欲继续商讨详情,忽然一名内侍匆匆而至,躬身禀报道:“瀚王爷,太子殿下,陛下传召二位入宫议事。”

    朱瀚微微一笑:“看来皇兄已有决断,标儿,随我入宫。”

    二人随即换上朝服,乘马车缓缓驶入皇宫。御书房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翻阅奏折,见二人进来,放下奏折,目光中透着赞许之色。

    “瀚弟,标儿,朕看了你们奏报,‘民情司’确是个好主意,短短时日,便已初显成效。”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只是,朕听闻,不少官员对此事心有疑虑,认为此举会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威,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朱标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地方官员若将百姓安危放在心上,‘民情司’不仅不会削弱其权威,反而会成为他们施政的得力助手。若有官员对此存疑,恐怕更多的是担忧自己的政绩。”

    朱瀚亦上前,恭敬道:“皇兄,‘民情司’的设立,旨在帮助朝廷洞察民意,辅佐地方治理,而非僭越地方权力。臣弟以为,可以定期向地方官员征询意见,让他们也参与到‘民情司’的运作中,形成合力。”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凌厉:“如此说来,的确可行。朕原本还担心地方官员阻力重重,既然你们已有对策,便放手去做。不过……”他语气一顿,继续说道:“不可放松对官员的监察,尤其是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人,朕最厌恶欺上瞒下之徒。”

    朱标郑重拱手:“父皇放心,定会严加监管,不让‘民情司’沦为摆设。”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忽而语气缓和了些许:“瀚弟,标儿,朕这几日听闻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称你们为‘民心双贤’,你们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