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4章 周亚梅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694章 周亚梅家 (第2/3页)

会给他来一拳暴击,怼他肺管子上了,“他刚刚还跟我炫耀来着,小人得志的模样。”

    “那就跟家里说,跟组织提,相亲也好,介绍也罢,快点落实个人情况,”李学武坐在了办公桌的后面,收起了喜帖说道:“你这样的不愁找对象才是。”

    “是,我一定好好努力。”

    彭晓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在王露揶揄的目光下应了一句。

    难道能明着跟领导说,我的个人大事全系于你妹啊?——

    火车向东北方向进发。

    四月中旬,李学武陪同高雅琴再次前往辽东,就工业投资、矿产开发、港区建设等问题进行细致化谈判。

    自从红星厂有了自己的通勤客船以后,职工往来京城、津门、营城、钢城等地就方便多了。

    大家完全可以等每个月两次的往来航班,一千人的载客量,几乎可以满足职工通勤探亲的需要。

    乘坐火车的选择少了,费用大大地降低了,这也给红星厂探索联合工业职工通勤往来方式带来了新机遇。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客船加入到往来航班之中,服务范围也会拓展到联合工业企业。

    毕竟随着集团化的发展,联合工业的合作范围也越来越广,多企业、多部门之间的差旅往来越来越多。

    李学武倒是很期待河畔码头每天都有一船航班启程,一船航班到港,这也象征着红星厂的辉煌。

    不过现在还只是航运发展的初级阶段,想要稳定且快速地去往东北,还是需要乘坐火车。

    以高雅琴和李学武的身份,自然是能拿到软卧的,甚至以红星厂和京城火车站的合作关系,拿到一节车厢都是很容易的。

    只是这个时期比较紧,大家都喜欢低调行事,按照铁路的服务要求乘车,李学武和高雅琴在一个包厢。

    “放这吧,不用忙活了。”

    高雅琴摆了摆手,示意秘书黄丽雯不用收拾软卧的行李,交代道:“把会谈的资料拿给我,再看一眼。”

    “好的领导,我这就去。”

    黄丽雯应了一声,同李学武点点头,这便出去了。

    高雅琴喝了一口热茶,看着对面坐着的李学武问道:“保卫组那边交接清楚了?”

    “差不多了,这几天的事。”

    李学武正看着手里的材料,是委办准备的一些矿产开发资料,国内外的情报都有,很详实。

    “小黄同志用着怎么样?”

    他在回答了高雅琴的问题后,又把问题抛了回去。

    高雅琴看了眼窗外,说道:“蛮好的,挺机灵。”

    “那我就放心了,”李学武轻笑着说道:“本来梁作栋同志还建议我给您推荐去年来的大学毕业生呢。”

    “可后来我想了想,委办不就有现成的苗子嘛。”

    他抬起头看向了对面,说道:“小黄虽然只有初中毕业学历,但文笔可以,在机关工作三年了。”

    “嗯,是挺稳重的,”高雅琴放下茶杯,看向了李学武问道:“定下来什么时候正式交接了吗?”

    “我可听着一些风雨。”

    她玩味地讲道:“别一个不留神,被人钻了空子。”

    “呵呵,哪那么多不留神啊——”

    李学武轻笑了一声,翻了手里的材料道:“王小琴同志有着坚定的正治基础,最近的工作获得了群众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我对她很有信心。”

    “至于说委办这边……”

    他抬起头,眉毛一挑道:“您说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符合红星厂发展需要的?”

    “这你还要问我啊?你可是咱们厂机关的大管家啊!”高雅琴眉眼微微一眯,嘴角微微翘起道:“你要是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知道?”

    “呵呵——”

    就在两人扯淡的功夫,黄丽雯抱着材料走了进来。

    她听见了,听见软包里的明枪暗箭,刀光剑影了。

    ——

    “工期进展怎么样?”

    李学武头戴安全头盔,背着手站在轧钢厂的建设工地上,看着各种建筑机械被应用于施工现场,转头看了陪同他视察的邝玉生一眼。

    邝玉生是厂里的老资格了,从车间主任一步步走了上来,一直到了生产管理处处长的位置。

    如果按照红星厂原有的发展轨迹,他现在也许都成为副厂长了。

    可惜了,他的进步和成长速度没赶上红星厂的发展速度,成绩和工作能力都不足以支撑他再进一步。

    不过厂里对他还是很看重的,把位于钢城的新轧钢厂交给了他,邝玉生是钢城轧钢厂的厂长。

    集团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从目前新成立的专业厂和分公司一把手的职务就能看得出来。

    分公司只有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没有管委会主任,专业厂只有厂长和副厂长,同样不叫管委会主任。

    原有的分厂还没有进行相关制度的变革,但在集团化的进程中,早晚是都要改的。

    当然了,不叫管委会主任,不代表工厂和分公司的经营不受管委会的管辖和管理,只是一种业务专业化的强调和处理。

    恢复谠组织生活的文件于去年就下发了,相信恢复谠组织管理架构的文件也不远了。

    无论是分公司还是专业厂,都相对弱化了工会的组织架构,同样的,谠组织架构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能叫专业厂或者分公司的,一定是业务部门,在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下,工会和谠组织架构就是要弱于总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务实强于务虚,但也不是没有。

    邝玉生这个厂长当的,是要比生产管理处处长难,比次一级管委会主任也要难。

    一把抓,在现有轧钢厂机关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轧钢厂机关,还得尽快实现机关与厂区建设、工人调配、生产规划等等工作。

    新的轧钢厂和现有的轧钢厂机关不再是重叠的,现有的轧钢厂机关会被拆分开,融合、组建各分公司和各专业厂机关,剩下的那部分则是会自动成为集团机关。

    李学武刚落地钢城,首先要来看的便是新轧钢厂的建设,问进度,问情况,问困难,这是根基产业。

    邝玉生看着明显比在京城时老了一些,但精神状态却好了不少,眼睛里都能看见小火苗在跳动了。

    “工期没问题,绝对能保证。”他指了指正在施工的现场给李学武介绍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的从京城以及营口调集来的工程机械参与施工后,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工期目前来看,至少能提前4个月。”

    “那就是还有压缩的余地。”

    李学武点点头,看着现场说道:“施工进度和生产设备的安装以及生产结构布局你要盯好了!”

    现场很嘈杂,他提高了音量交代道:“千万不要做脱裤子放屁的事,更不要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明白,高标准,严要求。”

    邝玉生面色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我们一定按照管委会的要求,建设高标准的生产环境,严格要求工程质量,严抓死守安全建设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样的套话少说,我都听腻了,”李学武同邝玉生的关系没必要跟他客气,指了指不远处的简易施工房说道:“走,去看看工人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建筑工地必有简易房,是给建筑工人和工程指挥干部使用和居住的,同样也包括厨房、医疗室等设施。

    李学武关心的不仅仅是工期和质量,还关心在工地上辛苦工作的建筑工人,这里很多人都是红星厂原本车间里的工人,即将面临工人类别的划分。

    从工业工人向建筑工人身份的转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上万人的集体划转。

    红星厂大兴土木,在营城建设港区和船务,在京城建设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在钢城建设集成化工业区。

    三个大工地,吃下了红星厂因人事体制变革甩下来的绝大部分不符合现在生产需要的工人。

    未来他们将集体划拨进入联合工程建筑公司,这也是红星厂目前正在推进的重点谈判项目。

    这个时代的工人是可爱的,也是富有责任心的,从车间来到的工地,很少能听到抱怨声,就算是有,也会默默地自我消化掉,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从工业工人向建筑工人转变,不仅仅是身份变了,心态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变。

    李学武走进简易房工区,看着水井旁正在洗衣服的女同志,便问了邝玉生道:“这是工人家属?”

    “是,是工人家属,”邝玉生介绍道:“有的是双职工一起来的,有的是随爱人一起来的,也有一些是来探亲的。”

    他无奈地说道:“工程进度抓的很紧,建筑这边基本上不会给到探亲假期,除非等到工期结束了。”

    李学武很能理解这种辛苦和无奈,但他能说什么,看了看那边站起身望过来的女同志,又看了看泥水地里从简易房里跑出来的孩子,转身进了大食堂。

    “伙食标准怎么样?”

    李学武进了席子围成的简易厨房,看着条件简陋,泥水遍地的环境皱了皱眉头。

    这标准绝对不行的,可他也知道目前建筑工地就是这个样,要达到后世的标准是不可能的。

    邝玉生也看出了李学武的不满意,可实际情况就摆在这了,他也不是看不见。

    “双面馒头管够,这个时候蔬菜差一点,主要是白菜、土豆、萝卜三件套。”

    厨子并不知道李学武的身份,但见着厂领导陪同,那一定是大领导了。

    他也是实在,李学武问了什么他就说了什么。

    跟在后面的工程处和委办的办事员挑了挑眉毛,目光看向了李学武。

    李学武弯腰看了看现场准备的食物,确实如厨子班长所说,土豆、白菜、萝卜三件套。

    这玩意儿炖在一块儿也好吃,只要有油水。

    “光吃三件套可不成啊。”

    他转头看向了邝玉生问道:“重体力劳动,没有油水人都要累垮了。”

    “生活条件可以差一些,毕竟工期正在缩短,但伙食标准不能差了,这是每天都要吃的东西啊。”

    厨子有些诧异地看了眼领导,眼里尽是不解。

    这青黄不接的时节,能吃到三件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咋地,还要吃肉啊?

    “我也是正在协调,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