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赵末 (第2/3页)
官,又是军事主官。千户平时为农,战时成军,军中拖家带口,裹挟奴隶,每到一处便殖民一处。
是以唐军一旦攻克吐蕃经营据点,便少不得会对帮助吐蕃军守城的吐蕃平民动手。但一般对于放下武器,愿意归降的百姓,唐军始终还能网开一面。毕竟大唐西北的百姓,并不只有汉人,还有回鹘人、吐谷浑人、吐蕃人。往安西去,还有西域三十六国人,比如龟兹人、疏勒人、莎车人、姑墨人……
无论是谁,只要认同大唐,便是大唐子民。
火焰带来的高温让赵正有所不适,便脚夹马腹,随梁珅快步前往中军府。车队另有人引领,城内早已空出辎重营地,右武卫各营都有专人等候,只等造册完毕,便各自领了粮食药草和军资,出城回各寨补给。
大军昨夜已从甘州回撤,在墨宣城前五里处以骑兵、步阵布置了一道新防线。吐蕃军队今晨试探进攻了两次,均被唐军击退。右武卫领军将军庞元堂亲临前线,唐军士气大振。
赵正在墨宣平顶阔门的镇厅上见到了安郡王赵末,之前他以为的凉州刺史赵末,该是个和赵硕一般年纪的皇室贵胄,穿绸戴幞,一脸弱不禁风的书生气质。再不济,也该是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后来,唐军主动出击墨宣,前锋所向披靡,其战法之大开大合,非气势大开大合者不能运用。赵正便又以为安郡王应该是个满脸胡须,大声大气的中年男人。
却不料,从镇厅里屋走出来的,是个身穿圆领布袍、发须皆白的老人。赵正打眼一瞧,安郡王这年纪,便是上平镇耆老大概都不太赶趟,没有七十也都六十有余了。
赵末未戴幞头,头上只挽了个髻,插了根茶色的木簪子。见赵正有些发愣,便开口问道:“你便是赵元良?”
赵正赶忙点头,“平凉里正赵正赵元良见过安郡王!”
“既是在军中,互称军职就是!”赵末道,“赵守捉,你既领了节度使令,在凉州境内,便是苍宣守捉使,与老夫是从属关系,你尊我一声公,却也不折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