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工厂规划 (第3/3页)
钢铁厂,冶金厂,选煤厂,化工厂,炼油厂,铸造厂等。
由于叶宁现在所控制的人口还不多,所以规模并不算大,这些工厂放在叶宁的故乡只能算得上是小作坊式的工厂,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有多大锅下多少米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碗碗吃。
叶宁趁着晚上对这些专业技能人员做了一个分配,这些第一批托生者将会作为指导者的身份进入工厂,以教后面的新人,就像是工厂里师傅带徒弟一样,尽快的为叶宁培养出足够多的专业人才,以便于日后的扩产。
首先是水泥厂,水泥在叶宁的故乡,算得上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想要重建人类社会,钢筋水泥这些建筑材料必不可少。
但其实水泥厂的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所以叶宁只准备在里面放了10名托生者,这十名托生者分别掌握烧窑,瓦砖,混凝土制模,烧结,冷却筛分等技术。
而机械加工厂则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包括,车工,铣工,爆差工磨工,唐工组合机械机床操作工锯床工,镗工,冲压工,钻床工等等一系列加工人员。
要运转起一个功能基本齐全的机械加工厂,至少需要50名托生者。
铸造厂的技术工人要包括,熔炼浇筑工,造型工,型沙工,铸件清理工,模型工装工,铸造检查工,预计会投入20多名脱生者。
还有相当重要的炼油厂,在泥石原附近有一个不大的油田虽然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足够叶宁先期发展,为叶宁初始阶段提供大量的燃油资源。
这个炼油厂需要配有固井工钻井柴油机工,钻井仪表工。采油工采油地质工,采油测试工等等在这上面投入,叶宁也不含糊,在里面放了30名托生者。
这些托生者都是生前在相应的企业工作过的,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
靠着这些工厂叶宁可以在小范围的将自己这个团体的工业水平提升是叶宁故乡第2次世界大战时候的工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