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59捂盖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359捂盖子 (第2/3页)

具损坏,所以就自制量具测量田地数量,据说有官员用小弓当大弓记录,凭白增加不少田地出来。

    地方乡绅已经集体告到巡抚、布政使衙门那里去了。”

    魏广德有小声透露道,“这个消息福建那边想要掩盖,你听了也别传出去。”

    后面魏广德说的消息,谭纶也是第一次听说,说明京城里还真没有传开。

    不过,这消息真能掩盖住吗?

    谭纶表示深切的怀疑。

    不过,其实京城官员都很清楚,或者说所有大明官员其实都很清楚,现在关于田亩的事儿,要是不翻开来说,自然什么事儿都没有。

    可真要被人翻开了,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儿。

    “之前让江西各家都把该交的田赋准备好,就是因为这个事儿?

    张江陵真要把这事儿闹开?”

    要说大明的读书人,贪小便宜的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养成的,到现在本来只是免役发展到现在免赋。

    都说张居正改革功劳最大的就是推行一条鞭法,清丈田亩,但实际上真把他自己搞死的,还是因为他想驱散那团迷雾,把读书人自己编出来的免赋特权取销掉,只维持免役特权。

    只不过此时天下田亩不是在宗室勋贵手里,就是在他们这些有官身人身上,大家其实都不愿意交。

    这不是一点点银子的事儿,这是一笔长久的支出。

    每年一点点,放一块可就不是一点银子。

    而且,这事儿还不能闹大,要是让小民都知道了,他们这些“之乎者也”如此欺骗天下人,后果太大不敢想象。

    在官员和士绅的一通骚操作下来,把本该他们承担的赋税分摊到百姓头上,让人凭白帮他们交了那么多年的税,放谁身上不闹心。

    “张江陵坚持免役不免税?”

    谭纶皱眉问道。

    魏广德点点头,“从去年起,都得把该承担的赋役承担起来,所以我才让老家那边准备一下,免得被打个措手不及。

    此时,徐阁老他们似乎还没答应,听说最近两地书信往来甚密。”

    “按说,这税,其实该交的。”

    谭纶叹口气,小声说道。

    “是啊,我也觉得该交,本来朝廷就优免了杂役,连田地赋税也想逃脱,哪朝都说不过去。

    还得是当初那些大人们玩的花,居然想出这个主意,关键我读书那会儿还真就信了,以为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免税。

    这就是这一政策即便我们知道执行不对,可却没人敢说的原因,最多就是清者自清,自己把那份赋税交上,或者干脆就不给自己留什么田地,就比如那海瑞海刚峰那样。”

    魏广德开口说道。

    “对了,户部有人举荐,想启用海瑞复起,出任御史负责换帖银征收。

    善贷,你听到消息了吗?”

    谭纶忽然问道。

    “有这事儿?我没听说。”

    魏广德大为惊讶,他是知道张居正不喜海瑞,因为当初海瑞没给他面子,行事太过刚直。

    “昨儿我听府里人说的,说是户部那边有主事提的这个事儿。

    京畿附近牙行的银子本来许多都是直缴户部,所以收取换帖银倒是没遇到太大难度。

    毕竟,都是从商人处收税,没人敢不缴。

    可出了北直隶,天高皇帝远,说是征收起来就有诸多麻烦,户部打算请派御史专职此事。”

    谭纶说道,“可能还在户部内部讨论吧,所以没奏到内阁去。”

    “海瑞起复的话,至少得给他挂副都御使衔,怕是首辅不会答应。

    不过

    收银子这差事儿,除了他海刚峰,怕是被人还真不行。”

    魏广德小声评价一句。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权利,魏广德现在钱多,自然不考虑偷税漏税这条途径发财致富,所以对于是否启用海瑞负责商税掌声,真没感到太大压力。

    “钱财身外之物,朝廷其实还真需要他这样的来为朝廷生财。”

    谭纶也不是个贪财之人,只不过和绝大部分官员一样,衙门里发的,别管是不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反正该收还是收,只是自己不主动参与搜刮。

    毕竟,这都是朝廷发的俸禄,衙门发的补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