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10.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410.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九】 (第2/3页)

上出现了错音。

    在方永波看来这群孩子的错音就是出在不够重视自己的心态锻炼,不够重视舞台。

    这里有人会说了,演奏家还错音呢。

    没错,职业演奏家也会错音。

    可问题是职业演奏家就该错音吗?

    在方永波看来职业演奏家更不应该错音。

    职业演奏家是一种职业,就和司机厨师一样。

    一个人花钱坐车去火车站,结果司机把车开到飞机场,谁能笑着对司机说没事?

    一个人花钱去餐厅吃饭,强调自己不要一点辣椒,结果端上来的饭菜里面有辣椒籽,谁能笑着吃下。

    一个道理啊,一个人花钱来听音乐会,演奏家各种错音,这不离谱吗?

    这犯的错误和开错路的司机,放错调料的厨师有什么不一样?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所以演奏家也分三六九等。

    有一种演奏家,能在一场重要音乐会上连着错一把音,得有三四秒那么长,音乐会结束还能笑嘻嘻地面对粉丝媒体。

    有一种演奏家,在一场不是那么重要的音乐会上,只弹错了三个音,后来这位演奏家在回忆录写道,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财富去换取这三个音没有在那场音乐会上出错。

    甭管人真的假的,至少有个态度。

    并且后者这位老人家的的确确是少有的在音乐会上能够不出错的大师。

    上台能不能错音?能错。但是不能认为这是小事。

    方永波的职业态度便是如此,如果今天乐团出现事故了,那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承担错误,而不是因为粉丝乐迷们的包容而选择避而不谈。

    和我们的小选手一样,错音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态度。

    有些选手的错音就是在台下没有这样一种态度。

    在台下对自己没有要求。

    这就是典型的在努力中没有尽力。

    怎么能容忍自己错音?

    “难道你们不知道或许未来就是因为你的一个小失误让自己断送了前程吗?”

    方永波毫不夸张地讲,这样的场面他不止一次经历

    方永波的视角不同于评委,也不同于梁山,更不同于唐家父子。

    在这个问题上,他只能和李安共情。

    他记得很清楚,他刚认识李安的时候,两个人第二次在他的办公室讨论莫扎特k414,李安因为一个错音连忙向他道歉。

    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李安和他一样的人。

    因为没有背景,没有唾手可得的机会,所以任何一次舞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方永波一路走到今天,从一名普通的指挥专业学生成为今天国内的一线指挥,依靠的就是对自身业务的一丝不苟。

    年轻的时候他绝不允许自己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走上舞台。

    因为他清楚舞台对于他们这种没有身份背景作为依靠的人,搞砸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他欣赏李安,欣赏李安对待舞台的认真态度。

    而我们的孩子或许还小,意识不到他们将来或会经历什么,所以他们很难在意自己长达三五个小时练琴时间里的某几个错音。

    于是到了真正的赛场上,最高级别的赛场上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因为内功不足或习惯,错音了。

    可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会错音呢。

    一次不会错,两次不会错,三次还不会错。

    在方永波的记忆中,他所听过的车琳在公共场合下的所有演奏,基本没有出现过错音。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相比而言几乎可以说没有。

    他知道为什么。

    因为舞台上永远活跃着一类人,他们在台下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方永波可以负责地说,就是因为有车琳这个孩子,今天的赛场才算是达到了总决赛应该有的级别。

    今天的比赛,只有车琳没有错音。

    第二,演奏风格。

    方永波在车琳来燕京前就捏了一把汗。

    因为师生二人出发前,他和老魏听了一遍车琳的舞台。

    他为车琳捏把汗的原因是——他欣赏的东西,或者说任何一个有过相关从业经历的指挥都会欣赏的东西——都不太容易被学院派接受。

    学院派的老师多数也是从学院派里走出来的,所以对于演奏者的风格有着一种本能的苛刻。

    甚至说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