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03.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403.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二】 (第2/3页)



    通常六三学制的附小是不招六年级的,当然也有五四学制。

    但是无论六三还是五四,这些都不重要,谁把孩子送来也不是为了少上一年小学或是多上一年初中。

    重要的是先把孩子送进来,越早把孩子送进来,孩子的起点就越靠前。

    肖景宸爸爸给出孩子当时没有考进附小的原因是:孩子的老师说孩子在天赋上还是差了一点。

    李安对此持相信态度。

    就肖景宸今天所展现出的天赋,没有哪个老师会轻易让这样的孩子从自己指缝里溜走。

    直白讲,对于国内的顶级教授们,培养出一名真正的钢琴家才真的是一本万利。

    所以在这样的孩子身上,他们比谁都更加拎得清。

    让这样的孩子越早进入专业系统的学习,未来爆发出的潜能则会越大。

    换言之,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对于这样的孩子太重要了。

    那么也就是说肖景宸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天赋,于是被老师判定为不具有这样天赋的孩子。

    可是为什么这次比赛入围的是肖景宸呢?

    一个简单的画面,肖景宸这次在入围中打败的或许就是当时考附小时名次在他前面的同学。

    肖景宸爸爸的原话意思大致是:孩子进入附中后的某一天,好像一夜之间就开窍了,之前被老师认定为缺少的那部分天赋一下就生出来了。

    这里李安就要画一个问号了。

    他的疑点是:这真的是孩子一夜之间被好运眷顾了吗?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一夜之间开窍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需要积累多少思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肖景宸爸爸说肖景宸没有社交和玩手机的时间,整个童年都是在钢琴前度过,周内每天四个小时,假期每天六个小时起步。

    这里才是关键。

    关键中的关键是肖景宸的爸爸说他们两口子从来都没有要求他拿到什么成绩,并且在练琴方面全部由孩子自己把控。

    也就是说,孩子练全靠自觉,无论假期还是开学,孩子就是愿意练,就是喜欢练。

    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吗?

    有。

    他家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啊。

    在学琴练琴这一块,李安的确在肖景宸身上看到了小车的影子。

    然而李安并不是爱屋及乌所以更加欣赏肖景宸。

    只因肖景宸和孙文君的起点不一样。

    孙文君在肖景宸还在附小门外徘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坐在附小的琴房里发力。

    若干年后,在今天的赛场上,二人不相上下。

    这说明什么?

    能说明孙文君不够努力吗?

    不能。

    能说明肖景宸本就拥有更高的天赋吗?

    似乎也不能。

    可若是肖景宸在第一次考附小失利之后便心灰意冷放弃了,或许今天的赛场就少了一首美妙的黎明前奏。

    独自穿过黎明前的黑暗,这样的故事大抵更加让人动容。

    -

    “哗——————”

    随着又一波掌声涌起,李安也不由得加大啪手力度。

    掌声送给13号肖景宸,送给每一位热爱钢琴的孩子。

    李安这么想着,心里却依旧没有停止盘算最后的门票。

    除了孙文君和肖景宸,还有个02号陈雨桐。

    李安此刻还记得陈雨桐的最后一首曲目,革命练习曲。

    真是颇有一股革命气势,手指技术也是无比扎实。

    “下一位登场选手,11号选手吴雅婷。”

    李安在陈雨桐演奏结束时,参照他给孙文君打的9.7,给陈雨桐打了9.75。

    这就有人要问了,如果李老师给了陈雨桐9.75,同时还认为孙文君和肖景宸二位选手旗鼓相当。

    按照这个推理,那锁票的第一人不应该是陈雨桐吗?

    可李老师怎么预测孙文君和肖景宸提前锁票了吗?

    莫非是三个人都锁票了不成?

    一共不就三张票吗?

    是,一共就三张票,说不定真就这三个人晋级国际总决赛了。

    那李安也可以说小车何家明以及还没登场的唐浩然一起晋级国际总决赛呢!

    关键他说了不算啊。

    他给陈雨桐多打了零点五分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