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带着老妈打比赛【九】 (第2/3页)
胖子不胖:这让肖邦想要马上开始走上这样的音乐道路,谁知道呢?也许以后他会以这类商业音乐演出维生,摘自《肖邦·生平与时代》】
【云端的你:牛逼。】
老汤:“玛祖卡串联了肖邦的一生,可能有的朋友觉得这种体裁听起来不如练夜曲船歌,但我建议大家耐心听听,很有味道的。”
“感谢黄金叶老哥的打赏。”
说罢老汤不再发言,把讨论交给了公屏,他也是安静地欣赏起孙文君的玛祖卡。
从老汤的角度来听,他认为孙文君完全可以再出来一点,甚至多出来一点也无妨。
尤其是在听完孙文君的圆舞曲,他能感受到这个小选手有内在的表达。
可能是和李安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老汤现在也开始崇尚多给孩子一点发挥自我的空间。
要知道在参加新海杯的时候,老汤还是秉持着老师的话大于一切的演奏主张。
老师说这里该怎么弹,老汤这里就怎么弹。
就算与老师有想法不同的地方,老汤也会第一时间认为老师是对的。
现在回头再看看,当时那种下意识的想法其实就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从备考附小开始,老汤就严格按照老师的叮嘱,这里必须这样弹,那里必须那样弹。
老汤打小就是听话的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班主任的话,在琴房听黄老师的话。
长此以往,大人们的话对于他而言,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的第一准则。
包括老汤新海杯的选曲,都还是黄老师为他决定的。
其实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老汤时常对于一些音乐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老师总是对他说:先建立一,有了一,后面你想在上面加多少零都可以。
现在回头看看,老汤即使意识到什么也已经晚了,因为他的乐思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格式:一。
他现在就是想在后面加多少零,也还是绕不开这个一的零。
所以看着此刻的孙文君,看着这位与他年少时期经历应该差不多相仿的孩子,他忽然觉得小车是幸福的。
因为有李安,所以小车有的选。
而那些在附中琴房里拼命卷的孩子们真的没的选,如果不听老师的话,恐怕连附小附中的门都进不去。
别说你多有天赋,附中附小这种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有天赋的人。
【Ruby:冬风!】
【云端的你:冬风练习曲!】
【飞机飞上天:牛逼!!!】
孙文君奏完玛祖卡,最后奏响了炫技曲目,肖邦的冬风练习曲。
触键之灵动,气势之汹涌,令人赞叹。
直播间众人的激动反应在老汤看来非常正常。
这些人中有几个能把冬风扒拉下来?
又有几人能弹出点模样?
肖邦的练习曲优美动人华丽,是无数钢琴学习者的梦中曲目。
之所以说是梦想曲目,不就是因为太难了吗。
有些人考上了音乐学院的钢琴系,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把两册肖练练完。
而有些人则是十五岁之前就把两册二十四首倾数弹完,比如老汤自己。
而有些人则是在十二岁之间就完成了,比如吴复生。
孙文君的冬风就让老汤想到了当年的吴复生,那个时候整个附中只有吴复生能把冬风弹到这个速度,音乐还能如此清晰。
这让当时的老汤好生羡慕。
现在再听孙文君,老汤不知道此刻后场的其他小选手是不是也和他当年羡慕吴复生一样羡慕舞台上的孙文君。
如果真有孩子羡慕,老汤也不知道该对这些孩子们说什么,他不忍心对这些孩子说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
“弹得好。”
接过海涛的赞美,老汤终于再次开口。
“比我弹得好。”
老汤话音落下,直播间顿时炸开锅。
旁人说这个话就有点硬给自己贴金的嫌疑了,可汤老师的水平众人可是听过的!
随着孙文君完成最后的冲刺乐句,凛冽的音流宛如一道寒风在舞台上空猛然散去。
舞台陷入短暂宁静。
“也比我弹得好。”穆欣第一个鼓起掌,“09号选手太厉害了。”
直播间众人还未作出反应,老汤跟着乐道:“你纯粹是因为手小!”
“哗————”
后场家长观赛区也在同一时间响起热烈掌声,数李安这片区域掌声最大。
“哗——”
选手休息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