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9章 卖官鬻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69章 卖官鬻爵 (第2/3页)

不算太贵,但对于贫穷百姓来说,依然是一笔巨额的费用,根本无力承担。

    更何况,家里的男孩也是不可或缺的劳力,若是送去读书,家里的活便更加辛苦,更难以养活全家。

    对此,李戬也知道,目前还不适宜全面推广义务教育。一来绝大部分百姓无力支持自家孩子上学,二来征北军也没那个财力支撑起全面的教育体系。

    因此,李戬只能派人前往各地,简单的测试孩童的智力,以此筛选出一批聪明的贫民子弟,免费进入学堂读书。

    对知识的敬畏,在这个时代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笃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不仅是自家孩子的命运,还有全家的命运。

    尽管前往学堂,将会使家里失去一个劳动力,但绝大部分贫民父母,还是咬咬牙,将孩子送进学堂。他们同样渴望着能够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要再重复着祖祖辈辈的艰辛困苦。

    四月下旬,为了继续筹集银钱,用于学堂维持,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李戬竟然通过朝廷,公开卖官鬻爵。

    如今的朝堂,已经被李戬彻底控制,阎贾等一派朝廷重臣,完全被架空了权力,沦为朝堂之上的摆设。

    李戬凭借着太宰的身份,奏请司马邺,设立义捐台,广邀忠义之士,共襄国是。

    当众臣听完李戬对所谓义捐的内容,顿时一片哗然,再也无法冷静了。这说得好听,是为了筹集银钱,大兴水利。其实不过是借此敛财,不惜卖官鬻爵,祸乱朝纲。

    更何况,这卖官鬻爵所得的钱财,最终落入的是李戬的钱袋,跟他们完全没有一点关系,这让他们十分不忿,凭什么?

    但李戬才不管这些形同虚设的朝臣如何呱噪,在他冷厉的目光中,司马邺哪里敢拒绝,当即战战兢兢的恩准御批了。

    当这所谓的义捐诏令,布告天下之后,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关中士族纷纷痛斥奸臣误国,但谁是奸臣,众人却是模棱两可,没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