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暗藏 (第2/3页)
疑问,宋乔雨觉得自己刚才关闭外放的选择也不是毫无意义——起码可以防止整个三队的逼格被陆遥的一句话在外人面前降到谷底。
“……他什么反应?”宋乔雨也有些好奇。
“邵哥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奇怪的要求。不过因为我事先说明自己一定会保持安静而且带好耳机,这种奖励的成本又确实特别的低,所以就随我的便了。”
似乎这也很有几分道理。
“原因说完了,宋哥,把电话给那位唐同学。”陆遥笑道,“虽然之前做那些工作是为了早点开始放我的半天假,但也是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那个摄像头……当然也不是我的一时兴起。”
果然唐千说的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宋乔雨也没有多作询问,依言照办。
“唐同学。虽然现在没有确切的证人可以证实我的观点,但我到这个地步给出的答案到目前为止有九十七点六七左右的几率是正确的,所以你大可以相信我的说辞。”
“……四十三次里对了四十二次,还是八十六次里对了八十四次?”
一旁的宋乔雨再次被刷新了一遍认知,顿时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向了这位面不改色的唐千唐同学。
“都不是,因为我把小时候做脑筋急转弯的次数也算进去了。”陆遥不留情面的揭过了这个话题,“总而言之,我只是想要告诉你,这个结论应当是可信的。因为其中的主角确实没有别的踪迹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也符合你描述中的那个人所有的特征。”
陆遥的调查显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有所准备。如果没有获得戚泰初那边的情报,恐怕到现在她都不能确定最近的目标人物。
毕竟没有姓名,没有身份,连记录都不在档案当中存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
“我的调查开始于‘动机’。为什么那个人的身份不能被记录和备案,为什么那位我没有见过的宋队长会不肯留下任何记录。最终我只能暂且得出一个可能的答案,那个人在离开以前,曾经做过一些让自己原本的身份无法出现在明面文件上的事。如果是这样,他原本的身份目前状态不是失踪就是死亡,但具体失踪时间不明,如果把目标定在全国范围内,基数实在太大,但如果拘泥于本市,又怕漏掉关键的信息。”
无论是这个城市还是这个国家,每天都有无数个人消失无踪。
她顿了顿,继续做出自己的解答:“所以,在和一些记录以及现今存活着的戚泰初证词互相印证以后,我才能得到更多的限制条件。比如,他是一个惯用枪械却又不敢开枪的人;再比如,他身手极佳,显然受过训练。我做出了推论,他原本的身份确实在警务系统中,而且和宋队长在失踪以前就有所关联,这才能在不身份不上报的情况下达成合作关系。”
“然后,我找到了一个人。”
那是一名刚从警校毕业的基层民警,成绩不错,被下放到基层的派出所只是为了积累资历。他所在的警校曾经召开过几场讲座,其中就有宋荆作为现役刑警队长被派去演讲的场次。而那个人的名字恰恰被登记在了那场讲座进场票券发放记录的本子上。
再后来,那个人的信息截断在某处,连照片信息都消失无踪,自己却被冠上了“失踪”的标签。而陆遥调查到了另外于那个人最后就任的派出所,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