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九章 松漠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百一十九章 松漠府 (第2/3页)

消耗粮草和军队的注意力,还不如分配成家、划给各部,回漠南养羊。

    刘狮子估计,最后这边剩个几千人,加上手里丁国栋营等二线部队,修城墙的人手也足够了。

    实际上就算有北元营的牲畜收获,元帅军的粮草还是不够用。

    他们一开始筹备的战争,是漠南之战。

    准确的说,预设战场最远也不过是张家口北部,假想敌是阿济格那支八旗兵团。

    而元帅府众将臣僚,即使捏着鼻子接受了要在漠南跟歹青作战的部署,后勤补给线也只能勉强送到归化城。

    陕北能自给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有供应粮草的能力。

    他们的粮草集散地是西安府,粮食运到归化城,很费劲。

    就这,都已经是托了秦军耐苦战的福,西军被大明饿惯了,以至于作为紧急军粮的炒面,能让军队当正餐吃,还吃得倍儿香。

    偏偏战争进程不能尽如人意,阿济格为躲避元帅军跳进宣云边墙,刘承宗又不愿无功而返,只能继续推进,如今反倒冲至直面黄台吉的第一线,把阿济格堵在后面了。

    又往前推进了一千里。

    这就不好弄了嘛。

    元帅军的携行炒面,一般是一人带半月的量,如今第一批早就吃完,第二批运上来也快吃完了。

    后方的承运刚派人送信过来,说后头的粮食不够,大概要半个月后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元帅军实际上,马上就要在字面意义上断粮。

    而且这还不是承运的问题,他们在存粮、制粮、运粮上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打下宁夏和大半个延绥,军队越来越多,吃饭的嘴变多了。

    好在兴安岭东麓的战役,尽管正面战场没分出胜负,但漠南蒙古和刘狮子身边的北元营两次出掠,还算大获全胜。

    刘承宗手里如今有羊九万、牛六千余,足够撑一阵子。

    偏偏紧跟着问题就又来了,北元营出掠,打的抢的都是过去背叛察哈尔的部落。

    诸部没有经历察哈尔后来与土默特的接连大战,人畜还算兴旺,又畏惧于黄台吉撤往科尔沁,部众纷纷望风而降。

    北元营不光带回十万多的牲畜牛马,还带回来两万多张嘴呢。

    那几个小部落加一块也就三万人,他们抢回来一多半,这还不算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嫩科尔沁部人多,根据俘虏口供,人家左右翼有两万余户。

    漠南的额璘臣和萨囊台吉还没回来呢。

    真的,就现在这个粮草情况,刘狮子不怕他们在八旗手上吃亏,就怕这俩赶着三五万人大获全胜地回来。

    到那时候,刘大元帅就真疯了。

    眼下,刘承宗的当务之急,就是得赶紧把这两万多张嘴,编成三四千个家庭,哪怕拿出一万只羊、四千头牛,也要赶紧把他们分配到漠南二十三万户部去。

    哪怕他们一个人一天才吃正兵一顿的饭,也得赶紧弄到后边去。

    张献忠抱着钵胄,顶着绿幞头抓耳挠腮:“没人,这城恐怕就得月余方可筑成,只怕东虏不会给我等那么久的时间。”

    说到最后,八大王苦着脸道:“大帅,要我说啊,咱还不如再守半月,反正抢这一遭也赚了,将牛羊赶回归化城,就地撤军,让大明跟东虏鞑子打去,大帅带咱回西安称王建制,过舒服日子。”

    “别人这样想,我不奇怪。”

    刘狮子只是奇怪地看了张献忠一眼,诧异道:“凭兄长悟性,为何也这样想?”

    一句反问,张献忠傻眼了。

    张献忠完全不理解自己这么想,怎么了?

    现在元帅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这样想的,他们的战略目标,即保护漠南蒙古,已经全面达成。

    尽管王承恩等人跟八旗在北路交手一阵,吃了小亏,但蒙古对蒙古的局部战役却大获全胜,还收获颇丰。

    在张献忠看来,如今的局面,不撤军的理由只剩一个,那就是刘承宗的面子了。

    在他的理解里,刘狮子并不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

    否则他也不敢半真半假的提出撤军的事。

    张献忠抱拳道:“大帅,卑职愚钝,眼下局面,依附东虏的北元鞑子被咱的达兵轻易击破掠来,别说两三年,就是十年也缓不过来劲儿,待其兵势一退,额璘臣那些达官就能把牧场推到辽泽以北……”

    听着张献忠一脸认真的分析,刘狮子笑出了声,抬手打断道:“兄长想的太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