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金国又送地上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金国又送地上门 (第1/3页)

    正乾十年(公元1131年)二月初三,燕京。

    未时过半,大同新任外部尚书高药师便候在宫外请求入对。

    半个时辰前,边关传来消息:金国请求再派使团入同。

    其人急着进宫,就是为了汇报此事。

    外交无小事,凡涉外重要事项只能由皇帝亲自拍板,其余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做主。

    但同金同盟关系已经维持了十几年时间,双方定期互派使节早就形成了惯例。

    就算金国有事临时决定派使前来,其紧迫性也不会有多强。

    正常情况下,留待次日朝会上例行上奏即可,用不着外部尚书单独请求入对。

    高药师急着进宫汇报,乃是因为金国此次来使有悖常理。

    须知道,此时还是二月出头,按时间和来回路程推算,金国朝廷应该是在其遣同贺正旦使者完颜银术可回到会宁府后,就立即作出了再派使者入同的决定。

    其国行事如此急切,显然是最近发生了必须请动大同帝国帮忙的大事。

    当然,这些只是糊弄外人的表面情报。

    其真实原因,正乾皇帝其实很清楚。

    “陛下,金国朝廷又派来了使者。”

    高药师被内侍领进宫时,徐泽已经结束了午休,刚活动完身体。

    其人来到勤政殿,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听取高药师汇报。

    “人到了哪里?”

    “古北馆。”

    徐泽快速批阅完一份奏章,抬头笑道:

    “不错,动作很快嘛。”

    原外部尚书王四执掌大同帝国核心情报部门多年,已于去年底被皇帝外放福建路,出任一方封疆大吏。

    继任者高药师很清楚论关系亲疏,自己怎么都赶不上跟了皇帝近二十年的王不凡,唯恐失了天子宠信,单独入对时便比以往拘谨了几分。

    其人见天子心情大好,赶紧送上恭维话。

    “陛下布局天下多年,金国偏居北地,国穷民敝,再如何挣扎,也逃不脱陛下的掌控。”

    徐泽笑了笑,没接高药师这个干巴巴的马屁。

    金国贺正旦使才回国就急着再派使团前来,并没有出乎正乾皇帝的预料。

    因为,这本就是大同扩张计划中的一环。

    过去几年时间里,大同帝国接连讨宋灭夏,国土不断扩张,国力一日胜过一日。

    北面的金国也没闲着,这些年接连组织了三次西征。

    每次都能逮住一些靠近临潢府监视来不及跑的小部落,开局都很顺利。

    可等到金军深入草原后,却发现消息已经走漏,所有大部落尽皆提前转移。

    草原追逐战难打就在这里,抓不到不断游窜的大部落,就没法取得补给。

    追击者即便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携带的粮食终究有限。

    沿途不能获得补给,就必须在粮草消耗完之前赶回国内。

    以金国疲敝的国力,根本没法组织超远距离的补给。

    由此,导致每次西征都只能草草收场。

    反而逼得原本一盘散沙的残辽势力越走越近,并被传闻大辽太祖八世孙的耶律大石摘了果子,逐渐统合了大部分部族。

    金国无力开拓草原,便只能坐看盟友将本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不同时代,国际交往的规则不同,但本质上始终是以实力为尊。

    同金实力对比不断加大,最终势必会影响到两国的同盟关系。

    好在大同近年扩张的领土都远离金国核心地带,还能让后者以两国同盟关系牢固而自我安慰,假装看不到双方国力差距越来越大隐含的危险。

    可是,燕京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大事,却让金国君臣不能再装糊涂下去了。

    当世诸国之中,仅有金国一家实际享受大同帝国盟友的政治待遇,也只有同金两国之间互派使者共贺正旦佳节。

    往年贺正旦仪式上,大同朝廷都会安排赵佶、赵桓、李乾顺等亡国之君做陪,以体现本国对盟友的重视,并彰显大同的强大。

    金国其实也差不多,同样会安排海滨王耶律延禧作陪大同使者。

    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