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彦仙此生不笑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彦仙此生不笑忠 (第2/3页)



    “大同压服金国,平灭契丹,还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轻松灭掉了西狗,其气吞山河之势已成,螳臂当车阻挡大同一统天下者,化为齑粉就是唯一的结局。

    你这个外来户可以为了‘孝忠’之名舍掉全家老小和满城军民的性命,老子这个泾原人却要为泾原路上下十几万户百姓的生死存亡负责!”

    曲端不愧是西军将校中的佼佼者,几句话就描述了同兴宋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还顺带揭露李彦仙欲要牺牲满城军民成全自己“孝忠”之名的阴险用心。

    李彦仙却只是冷着脸,并没有阻挡曲端在将士们面前大放厥词。

    因为后者讲的都是实话,无法反驳,也没必要反驳。

    统兵打仗不仅比拼对战双方的战略战术,还极其考验彼此的眼界和韧性。

    善战者必知天文、地理和天下大势,善战的李彦仙自然不是只会盯着大宋而不关心天下大势的鲁莽武夫。

    其人与吕圆登、李夔等心腹私下分析天下形势时,也承认大同帝国一统天下之势不可阻挡。

    当年遭朝廷通缉时,他便果断跑路,本就不是放着生路不走偏要寻绝路的死脑筋。

    如果是夏、辽这样的胡人蛮邦攻占陕西并欲亡天下,那便是明知不敌,也不能屈身降贼辱没先人。

    可大同不仅不是番邦,还堂堂正正取天下,更接连平灭辽、夏两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其远胜大宋王朝的强大。

    也只有大同这样的势力才能一统天下,重开太平。

    李彦仙也想过假若自己投身大同,会在这乱世建立怎样的功勋。

    大同容不下将门军头和西军坏风气,对府州折氏、洛阳种氏、保安刘氏、三原姚氏这等树大根深守着门楣度日的将门子弟来说,确实是沉重打击。

    但对心高气傲的李彦仙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其人的傲气来自于自身的能力,而非显赫的家世。

    满腹用兵之道的李彦仙自信只要能有统兵作战的机会,就算没有家世帮衬,他也能在这乱世之中挣一份大大的富贵。

    可惜,成也“孝忠”,败也“孝忠”。

    曲端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根基全在泾原路,被大同左右夹击,打不赢又跑不了,投降保富贵乃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而李彦仙却是个铁头娃,为了“孝忠”之名,三年内两散家财挽救必亡的大宋。

    仿若为了“回本”而搭上一切赌红了眼的赌徒,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投降大同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可李彦仙终究不是可以不要面皮的曲端,此生是没法脱了宋人的身份。

    想到此处,其人乃收刀入鞘,对曲端道:

    “李某见识浅薄,当不起阁下亲自来请。你走吧,日后战场相见,我再杀你!”

    说完这句硬邦邦的话,李彦仙便丢下曲端,转身,走向上城台阶。

    眼见“美士仙”已经被自己说动,却因为不愿放弃狗屁都不值的忠孝节义而退缩,曲端如何肯就此放弃?

    其人快步跟上李彦仙,喊道:

    “李孝忠!你想孝忠,可赵氏子孙自己却拱手出卖这天下,配你效忠么?你是不是忘了效忠朝廷的陈遘是什么下场?!”

    孝忠——效忠——笑忠!

    锵!

    李彦仙心中烦躁无比,愤而拔刀,转身怒劈聒噪不止的曲端。

    后者却一动不动,任由前者的刀尖停在了自己的额头处。

    “李某虽然惜命,却做不出背国投敌残杀同袍之事!滚!”

    李彦仙受激而口吐真言,曲端一起当即听出了其人的言外之意,当即大笑。

    “哈哈哈!”

    趁着后者被笑自己的声夺神发愣之机,曲端用手挡开其人的长刀。

    “你以为老子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来成纪,就是为了劝你投同攻宋?”

    李彦仙到底是天资聪颖之辈,很快也回过味来。

    其人也猜到了曲端话中未尽之意,却因抹不下面子,故作糊涂问道:

    “我一身本事全在统兵打仗上,若是投降大同,不转身攻宋,还能攻打金国不成?”

    “大宋还没有灭,你就想挑动大同攻打金国,倒是想得美!”

    曲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