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官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十二章 官反 (第2/3页)

机缘的开始也未可知。”

    “机缘?”

    赵遹更加迷茫了,自己哪还有什么机缘。

    “怎的?你不相信我的判断?”

    “我信。”

    赵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信,徐泽的身上,有很多令他心折的优点,也有很多他看不懂的矛盾,似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初他以为自己看得懂徐泽,后来似乎看懂了,再后来又看不懂,在懂和不懂之间,他和徐泽的身份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变化,从最初的可以主宰生死的主帅,到相交莫逆的忘年,再到渴望指明人生航向的导师。

    赵遹自己都没有觉察到,不知不觉间,他与徐泽之间的关系已经颠倒。

    “不谈这些扫兴事。”

    徐泽拍拍酒坛,道:“我今日登门是恭贺你得偿所愿,无官一身轻的。”

    赵遹跟着自嘲道:“好啊,无官一身轻!”

    回东京后,赵遹就以身体有病不堪劳顿为由,请求辞去官身,天子先是不许,令其进宫入对,随后赐太学上舍出身,拜兵部尚书。

    赵佶这波操作看似是礼遇和重用赵遹,其实根本就不是。

    “三舍法”源于熙丰变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

    赐太学上舍出身,相当于赐予进士及第出身。

    对刚入仕的“无出身”或“杂出身”年轻官员来说,上舍出身的确是恩赐,但对于仕途已经无望,要辞职的赵遹来说,就是明白无误的打脸——你连进士及第出身都没有,有什么资格跟朕甩脸色!

    而将知熙州的任命改为兵部尚书,知道你和童贯不合,偏要让你和他打交道——相对而言,兵部尚书在职司上,比熙州知州跟太尉府的联系还要更紧密。

    皇帝登基这么多年,拿捏臣下的手段早就炉火纯青,明知赵、童二人搞不拢,还要强行撮合,并不是犯糊涂,此举就是铁了心逼赵遹辞官,而且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的打脸逼辞!

    赵遹当然清楚天子的用心,一再称病,乞请去职,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辞,诏赵遹提举嵩山崇福宫——大宋贬斥、致仕官员都会给一个“提举xx宫”之类的寄禄官职,这是传统,无关优容。

    是以,这几日赵遹愤懑难抑,他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