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煤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十一章 煤矿 (第2/3页)

意的话,只需要再到官府交一次钱,办理承买过户手续即可。

    此时煤炭已广泛用于金属冶炼,而且,东京因人口众多,靠都城周边樵夫伐薪烧炭,来保障日常所需,根本就不现实,居民日常生活中已基本普及石炭。靖康南渡后,时人回顾“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碳者”。

    张岭煤矿原本主要供给李家庄瓦窑和县城部分人家烧饭取暖,销量很小,产量也低。

    徐泽在康家庄族老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这个小煤矿,发现其储量并不少,只是开采规模小而已。

    询问了参与采矿的张岭村民,才知此矿含有杂质层,运输又相对不便,开采成本较高,由是康善才不愿投资,导致开采工艺比较落后,煤矿曾发生两次塌方事故。

    其后便改成低窄矿巷,由此塌方的几率稍稍减少了,但挖矿却是更难。

    康善才曾陆续送来几个童工,结果,累死的累死,逃跑的逃跑。如今,矿井已处于半废弃状态。

    徐泽尤记得前世曾看过鲁西莱芜、新汶等地煤田石炭系高岭石夹矸矿物的报道,当即拾起一块矿井外随意丢弃的黑褐色矿渣,见其质密,敲击易脆,丢入水中无膨胀、软化、变浑浊现象,心下已有九成确认其主要成分为高岭土。

    徐泽吩咐矿头张田暂停煤矿开采,先改造矿井,并提出了铺设坑道木轨和使用矿车的构想,要求其抓紧时间测算改造矿井所需人力和经费。

    所有积压煤炭,也照原售价全部送到康家庄。

    矿井边存留的黑褐色矿渣,以及日后挖出的相同物质,待康家庄至洼西道路修通以后,送到洼西上船,徐泽按量给付给运费。

    张岭,看村名就知道生活在山上,土薄地少,村民生计艰难,以往主要靠这矿井补贴生活。

    原先,康善才舍不得投资,挖矿危险不说,产量还低。而现在,徐泽有意增加投资,既提高了安全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