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二十章 进入黑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九百二十章 进入黑铁时代 (第1/3页)

    景炎二十八年(1742年)5月,大齐附属国日本,发生了吃的问题。

    受自然灾害和鸡精政策影响,这年,倭国粮食减产严重,九州一带赤地千里,关中平原收成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

    全国超过三百万人受灾,饿殍遍地。

    据不完全统计,1742年,至少有二十万倭国饿殍永远的留在了这个夏天。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这段历史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总是讳莫如深。

    即便是最鸡精最具牺牲精神(牺牲在大齐是个褒义词)的历史研究者,也认为1742年那场灾难“八分天灾,一分人祸”。

    大部分学院派信誓旦旦表示,这(饥荒)只是前进道路上出现的些许波折,是时代的微尘。

    毕竟道路是前进的,前进是曲折的,而且倭国从此就进入了黑铁时代·····

    然而当我们将时间线拨回到1742年,回到那个漫长的季节,彼时彼刻的倭人,尤其是生活在九州一带的倭人,他们对时代变迁的切身体验,恐怕不止是一点点“波折”那么简单。

    ~~~~~~~~

    1742年,倭国人正“经受一点点波折”时,天心城的官僚们竟然无动于衷。

    这倒不是因为齐国上层愚昧无知或冷血无情。

    首先,这些人对万里之外的灾难并不知情,或者说很多人对灾难的严重性知之甚少。

    其次,等到他们了解到灾情时,事情已经无可控制。

    最后,他们放弃了救援。

    事实上,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董邵伟不止一次向天心城发出求援。

    据统计,总司令设在九州对马海峡旁的电报站,共计发出198封电报,直到一场台风摧毁了他们与天心城的联系。

    198封电报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景炎皇帝刘帆最早得知灾情,皇帝一心赈灾,奈何诏令下达至议会,被年羹尧为首的议员们接连驳回。

    “此事断不可行!

    议员们反对救援的理由十分简单,在他们看来,倭国灾民百万,赤地千里,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无底洞,继续朝这个方向投入资源是极不明智的行为。

    驻守长崎的太平洋舰队有割据独立的倾向——兵饷不再从财政部发放,总司令官董邵伟不止一次表达对天心城政策的不满——再向长崎输送粮食物资,只会让这群武人更加嚣张跋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帝国已然开始分裂。

    如同所有伟大帝国,当国力到达顶点时,崩裂就不可避免。

    有人说皇帝是圣明的,全是因为奸臣年羹尧从中作梗。

    此贼千方百计阻挠商人们运粮到长崎,还出台法案,禁止其他国家对倭国进行救援,是要置舰队于死地。

    考虑到董邵伟与年羹尧素来不和,甚至可以说是不共戴天,所以年羹尧这就是在公报私仇。

    五月初,议会通过决议,要求长崎港口必须保质保量向缴纳铜矿石、硫磺等资源,不得拖欠。

    消息传到长崎,群情激奋。

    一种诡异的情绪在倭国蔓延。

    ~~~~~~~~

    长崎。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会议室。

    在九十九封求援电报泥牛入海后,董邵伟等来了议会决议,要求总司令和他的士兵们确保今年硫磺铜矿收缴。

    董邵伟强忍住心头怒火,紧急召集幕僚们商议对策。

    等所有人到齐,总司令开门见山道:“决议都看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