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加特进,魏国公(大更) (第2/3页)
”
章惇道:“唐宪宗即位时,嫡母郭太后与生母郑氏均被尊为皇太后。”
司马光道:“濮安懿王尚称皇考,何谈皇太后。”
司马光说得也有道理,濮议时英宗生父,尚被称为皇考,后折中称为‘皇’而不是皇帝。唐宋各自有各自制度,宋朝嫡庶之别更严。
当然为天子生母朱妃争一个待遇,与当年英宗为他爹争一个名分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蔡确道:“那也应当称皇太妃。”
司马光闻此不再说话,最后将朱妃称为皇太妃写入遗诏中。
然后就是高太后要权同处分军国事,这个没有问题,是官家病重时就指定,宋朝也一直有太后垂帘的传统。但司马光,韩缜主张将‘效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写在遗诏上。
此事蔡确不肯。
章献明肃太后是死后才还政仁宗皇帝。
此事商量没有结果。
曾布轻咳一声:“大行皇帝临终顾命章越之言,是否载入?”
章直,苏颂皆起身主张此论。
还有官家临终时说了几句话,顾命章越的话要不要写进遗诏中,就算顾命章越,平党项复幽燕及续新法的话,要不要写进遗诏中。
商量了一阵觉得辽国党项仍在,众人一致以为这话不要写了。至于续新法,也被司马光坚决反对,也没有写入遗诏中。
眼见这二事都没争过,章直道:“汉昭烈帝在遗诏中言‘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今也当效此例,当写入遗诏之中。”
苏颂颔首:“天子托孤,百官皆闻,不载反惹猜疑。”
之前反对的司马光没有反对,因为天子托孤的话,大家都听见了,最后众人没有共识,将此让张茂则禀告给高太后。
张茂则捧诏入内,片刻后返回:“太后懿旨——删‘效章献明肃皇后故事’,留‘顾命章越’。”
遗诏确认之后,明日宣读。
章越立于廊下得闻遗诏后,,望着殿内光影交错轻声自语:“太后……倒也算言而有信。”
官家病了大半年,对于天子后事都早有准备。
在二王和三衙管军拜了新君后,三省已是开始操办官家身后事。
譬如安排可靠人手镇守武备库等等,都要办在前头。
……
宰相们继续忙着,章越则已向新君告辞。
原先明黄色的帷帐已换作了素白之色。
新君一脸茫然之状,手足无措之感,眼里不时望向大行皇帝的灵柩,待从内侍得知章越要告辞时,有些惊讶。
官家左右是阎守懃和梁惟简侍立。阎守懃是向皇后的贴身内侍,梁惟简则是高太后的人,一左一右看顾不言而喻。
章越也敏锐感觉到,太子身边伺候的内宦,也是换了一批。
这些内宦原先都是高太后的人,现在都是新面孔。章越猜到这必是蔡确的手笔。蔡确是忠心,但不免忠心太过,这样的举动不是摆明了在说高太后的人不值信任吗?赤裸裸地挑拨祖孙关系啊。
高太后现在肯定对蔡确恨之入骨了。
难怪后史修奸臣榜,你名列榜首。
章越整肃衣冠,向新君深深一揖。
在阎守懃和梁惟简注视下,新君语带伤感地问章越道:“建公得爹爹……大行皇帝顾命,是朕的武侯,为何匆匆辞朕而去?”
章越温声道:“陛下,臣不敢喻为武侯,若是可以,臣愿自比王猛。”
新君疑惑:“王猛?”
章越微微笑道:“陛下可知王猛释褐之前,作何营生?”
新君摇了摇头,章越道:“好教陛下晓得,王猛年轻时卖畚箕为生。”
章越知新君不懂畚箕为何物,伸手虚握,作了一个铲土倾倒的手势。阎守懃和梁惟简都知道章越出身寒门。
而王猛虽出身微贱,却辅佐苻坚成就霸业,章越以此自喻,既谦逊,又暗含深意。
新君莞尔道:“英雄莫问出处,汉昭烈帝也曾以织席贩履为业。”
章越含笑颔首道:“臣谢陛下,无论织席贩履,还是卖畚箕,都是走南闯北的营生,开拓了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最要紧是能放下身段与人打交道,从中体察民情,晓得天下百姓的所思所虑。”
“政求民便,能合各人之私者,方能成天下之大公。臣与陛下初次相谈,诚以此肺腑之言上禀。”
新君道:“建公之言,朕受教了。”
“臣不敢。”章越当即起身告别。
“建公留步!”新君突语。章越问道:“陛下还有何吩咐?”
新君突看向灵柩道:“朕再也看不见爹爹了吗?”
章越闻言心底一动,对方虽已身为天子,但仍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童。
章越想到与大行皇帝二十年君恩也是眼眶模糊了。
章越躬身道:“陛下节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必佑陛下开创盛世。”
新君含泪点了点头,坚持着目送着章越离开后,泪水终于无声滑落。
……
“门下:
朕以冲龄嗣承大统,仰荷先帝付托之重,夙夜兢惕,惟惧弗胜。顾念社稷之艰,必赖股肱之佐;国朝之治,实资元老之勋。
金紫光禄大夫、建国公章越,器识宏远,才猷卓荦。早膺三朝眷遇,久参机务;再秉元丰钧衡,克彰忠荩。先帝弥留之际,亲执其手,委以顾命,朕虽幼冲,敢忘遗训?
今特晋特进、魏国公,加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八百户,以彰殊勋。”
“于戏,期尔效伊尹之诚、诸葛之慎,俾朕克绍先烈,共臻太平。”
檀香袅袅,宣旨使张茂则手持黄绫诏书缓步上前,他双手捧诏的姿势恰到好处,既显恭敬又不失内廷大珰的体面。
“恭贺魏国公!”张茂则微微躬身,“诏书规格之高,老奴在内廷三十载也少见几回。太皇太后特意嘱咐,要老奴亲至府上宣旨,以示恩宠。”
章越心道:没错,诏书规格很高,比之伊尹,诸葛,强调了自己顾命大臣的身份。
特进位列从一品,在文臣衔中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王安石封了特进,但还在推辞中,王珪是死后才追赠的特进。
而魏国公……赵普、富弼、韩琦都曾封魏国公,这几位都是辅国重臣,到合乎他顾命大臣的身份。而之前所提的赵元俨则是燕王,倒是大家互为战国七雄。
无论是特进,还是魏国公,都是顶级文臣的封爵了。
章越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诏书却没有一句提及实职的安排。
哪里有没有职位的顾命大臣,那叫顾问大臣不叫顾命大臣。
当然但能安排给顾命大臣的职位,只有一个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不出任左仆射,凭什么叫顾命大臣。但左相的位置,现在蔡确还占着呢。
不过变通的办法也有,英宗时富弼丁忧后回朝,韩琦已是昭文相。富弼不能屈居韩琦之下,就暂时出任枢密使。文彦博也是。
文彦博,富弼资历都比韩琦老。
熙宁二年,官家任陈升之为宰相。
下诏道:“文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文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没有位次在宰相之上者,唯独当年曹利用曾在王曾、张知白之上。臣忝知礼义,不敢效曹利用所为,以紊朝著。”文彦博再三推辞而止。
所以安排还是可以安排的,但高太后看来是坚持要以蔡确的左相之位待章越。
章越纵观本朝典制,仁宗朝吕夷简、文彦博皆曾以宰相兼枢密使。
当然北宋后期,蔡京以太师,总领三省事。
南宋还有平章军国重事。
权力之路,还是要循序渐进!
现在蔡确出为山陵使,这段权力真空,正好是高太后遥控朝政,安插心腹党羽的时候。
若章越迟迟不对蔡确动手,等到上位左相了,发觉三省一院,甚至两制都是高太后的心腹,自己也成了光杆司令。甚至新法也被他尽数废除了。
这就是高太后的政治智慧啊。
“太后这是逼我表态啊……”章越想到这里,笑着与张茂则应酬道:“臣蒙陛下与太后厚恩,敢不尽心竭力?还请中使回禀,臣明日便入宫谢恩。”
张茂则见章越神色如常,在寒暄几句话锋一转,有些意味深长地道:“说来有趣,太皇太后听说,魏国公在陛下面前王猛自比,连夜命人查阅史册。”
他忽然压低声音,像分享什么秘辛:“太皇太后言王猛先后遇桓温,苻坚,最后辅苻坚成就霸业,那王猛封的是清河郡侯,太皇太后说'魏'与'清河'同属河北,倒是天意“
听说魏国公此号乃太后亲拟,章越略有所思道:“一时狂妄罢了,臣谢过太皇太后。”
张茂则笑了笑,又恢复了持重道:“老奴多嘴了。太皇太后还等着老奴回话,告辞。”
章越目送梁惟简,不知不觉自己已是位极人臣,真是四朝老臣了。
章亘,章丞二人一脸喜色来贺章越。
章越笑道:“新君登基,自是百官各有封赏,也是情理之中。”
“亘哥儿,你觉得方才张都知的话有什么用意?”
章亘知道,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