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4章 两种方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34章 两种方案 (第2/3页)

:“有一事想请教。”

    “此乃朝堂,只议朝事,大君有事请教,还请下朝后再讨教为好。”

    严成锦淡定地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虽未见面,却已猜到了晋城大君的目的。

    韩斯门未能将《宋氏天工》带走,定是让晋城大君来寻,他一掏袖口,此书就能落入朝鲜。

    程敏政在良乡买了一座两进两出的宅子。

    算不上豪府大院,却靠近青山藏书馆。

    站在院子里抬头,便可以看见青山藏书馆的大匾,他面露喜色,极为满足。

    李怿每日必去青山藏书馆,背诵宋氏天工。

    书不能带走,却能借阅。

    只要背得够快,就能在返回朝鲜之前,就能将宋氏天工全部背下来,带回朝鲜。

    …………

    良乡的新织机做出来了。

    严成锦制定了两种方案,一种是集体生产,流民们到工坊上工,按工时给流民算银子。

    一种是出售织机和生丝给流民和百姓,自个买回家中,织好的丝绸锦缎,再卖给工坊。

    这是流民为数不多的机会。

    草棚中的流民,经过这一年多的积攒,有了一些积蓄。

    梁中靠卖烧饼和儿媳去鸭绒厂上工,全家攒有五十多两银子。

    足够买一台织机和数十匹生丝。

    可听闻江南的丝绸价格大跌,都保持观望的态度。

    梁中忍痛买了一台织机和十匹生丝,每天打听江南丝价的涨跌。

    他敢买下一台织机,是相信良乡商会定会如约收丝绸。

    织得多,赚的银子就多。

    比在工坊做长工要赚钱。

    可等了几日,却听闻江南的丝绸跌得更厉害了。

    这下王不岁也急了,织机和生丝几乎是用他的银子买的。

    若全赔了,那还玩个啥子?

    老王书坊京营得来的银子,就全赔光了。

    “老高,江南的丝价真会涨吗?”朱厚照一脸认真地问。

    严成锦淡定道:“当然会涨,臣买了几万匹生丝呢。”

    “何时涨?涨多少?”

    “等刘瑾把大船带回来,丝绸价格就涨了。”严成锦疑惑:“殿下问这个做什么?”

    “本宫要入股!”

    朱厚照小心翼翼掏出来一百两银子。

    严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