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9章 岁末加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29章 岁末加俸 (第3/3页)

冰窖般,最先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震惊!

    严成锦默默地,把免死金牌收回怀中,期间没有任何人发现。

    “怎么……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子?”

    弘治皇帝呢喃,一副“我这么有钱,我怎么不知道”的样子,痴呆半天,没反应过来。

    秋粮收上来的,包括米面、丝绢、税银等,全部换成银子,大概有两千多万两银子。

    一百多万两银子,比秋粮不算多。

    但,比往年收上来的商税,如隔天堑。

    大明的商税,从来没收上来这么多银子。

    韩文低着头,悲声:“臣这几,也在想,还特意去了良乡一趟,如今终于想明白了,根结在良乡。

    江南和西北的商人,来良乡采购,需要雇用马车和伙计,若空跑一趟,要花许多银子,故而,商人来良乡时,带来异地的货物,回去,又带走良乡的货物,一来一回,税关就收到了银子!”

    严成锦觉得,韩文说得不对,或者说不全。

    良乡刺激大明商业,和丝绸之路的繁荣,万殊一辙。

    弗朗机和大食人,喜欢大明的丝绸、茶业、瓷器等,所以,商人就带上了丝绸等商品,去各国贩卖。

    一带一路,一来一回,丝绸之路繁荣起来。

    而在大明,

    士绅喜欢良乡的单筒望远镜、羽绒被、羽绒内衣、水囊等,就刺激了商人的活动,同丝绸之路一样。

    良乡作为大明的义鸟,作用就在这里。

    商人走不走商,在于价值,赚到的银子,比缴纳的税赋多,便乐意走商。

    弘治皇帝眉头深蹙:“朕还是想不明白,和良乡有何关系?”

    “臣……臣恐怕,也说不明白。”韩文惭愧。

    严成锦觉得,经济跟陛下解释不清楚,不打算在堂上分析,“陛下,良乡的旅游业?”

    “陛下,臣认为,奇遇屋该取缔。”

    “对,臣也认为该取缔!”

    寿宁侯和建昌伯一本正经道。

    “……”严成锦。

    好久没在这兄弟两上赚银子了,要不……再从这兄弟俩上捞点银子?温馨提示:按回车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大明从慎重开始无弹窗相关推荐:、、、、、、、、、、、、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