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利国利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17章 利国利民 (第2/3页)

,流民在开河道,二十多里长的水路,被挖掘出来十丈宽。

    张贤亲自来督工,带着三班捕快,下地挖土。

    要不是涨了三成薪俸,衙役们早就不干了。

    严成锦站在堤坝上,放眼望去,有点像劳动改造,流民们挥着锄头,挑着泥土和大石。

    进度比预料中,还要快一些。

    修成后,这将是北直隶唯一的内港。

    良乡清贫,有太多这样的流民,商人多了之后,他们能做些小买卖,混些铜板。

    连通漕运后,良乡能直接将货物,送到天津港。

    良乡河港开通,要雇佣不少力役,流民又多了个生计。

    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史,严成锦就知道,造船厂有多重要。

    有了造船厂,就能将红夷大将军装在船上,争抢海上的疆域,占领海上资源。

    “良乡可还有空地?”

    一听严大人这话,张贤知道又要兴土木了,“工坊的西南,还有一些查抄来的空地。”

    严成锦去转了一圈,离内港码头不算远。

    回到府上,拿出刘大夏给的造船图纸。

    帮刘大夏,不仅是为了挪兵部尚书的位置,更是为了得到他的图纸,在良乡开船厂。

    良乡的水路开通后,需要商船将货物运出。

    一艘商船的造价,跟后世一台跑车差不多。

    良乡若开了船厂,能给流民提供许多岗位,这是大明第一座大型的制造场。

    只是,船只属于战略物资,不能私自建造,对船的规格有严格要求。

    也有许多人偷偷建造。

    严成锦要做的是合法买卖,不怕朝廷清查那种。

    要造船,还得朝廷允许。

    想了想,便去都察院值房写了一封疏奏,命方学送到内阁。

    当上右佥都御史后,戴姗便让方学做严成锦的部属。

    迄今为止,方学是唯一一个认同严成锦苟道的人。

    归于严成锦的属下,自然是希望学习苟道,成为都察院的金牌御史。

    “本官问你,此去要注意什么?”

    方学仔细想了想,道:“将疏奏亲自交给李公,他人不可染指。”

    “李公不在,又该如何处置?”

    方学沉吟片刻,心里想着如果是老高兄,会怎么做?

    “在案上放一张纸条:李公亲启,他人勿动。”

    “若李公将本官的疏奏留中?”

    “弹劾李东,阻塞言路,交付陛下时,再趁机越过内阁,直接将疏奏呈给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