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今日横舟 (第2/3页)
,但此事已然定下。」
孝之恒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话。被后生顶撞回来,不是很好看。
「至于所谓‘正学」———」钟玄胤继道:「儒家正学,莫过于史学。天下皆曲笔,不能尽言之,直笔青史者,还陷在历史坟场中。两位长者,左院填命注勤苦,求的是什么,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今天的勤苦书院,担不起这个责任了。史笔如铁,请天下有能者自担之。」
他笑了笑,有几分轻松,有几分苦涩:「儒家兼容并济,所谓‘开卷有益’,亦圣人虞周之学,如何传不得?」
勤苦书院的学改,无非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史学,史学还要研究,历史还是要记录,但不再做举大旗的那个。一方面是,书院将拔高的地位。这当然是在助推《左志勤苦》的升华。在某种程度上,亦是补益左丘吾的声名。
史学大家改写,大概会被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诟病,算得上「不务正业」。但当「」的地位提上来,左丘吾就只是博学多才了。
对书山来说,敏感的是第二点。
因为什么是「正学」,什么是「大儒」,什么是「本经」,解释权应当书山所有。
家的地位提上来,有些人的地位就不显得那么高上。
书山上一堆老先生,年复一年地埋首做学问,倘若连这点话语权也丢失了,
书山作为儒家圣地的地位,也就不那么稳固。
礼恒之斟酌着道:「钟阁员,家自有传人在,勤苦书院毕竟是儒家正统。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钟玄胤跟这位老先生说不着,直接道:「三日后我将前往书山,亲向【子先生】论述。」
他温和地看着两位长者:「今天人太多,就不欺负老先生了。」
礼恒之然,摇头苦笑一声,也便不再言语。
钟玄胤接着道:「至于天下第一书院,那是司马衡先生和左丘吾先生在时的荣名,不是我们的。如今吾师永陷,左院永诀,我等自知德弱,难当大名。谁能进取,谁便摘取。正所谓学海无涯,今日横舟,当退思也。」
最后他还是看着崔一更:「崔院长,今天放下的荣名,我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摘它回来。」
「这是一个好目标。」崔一更细致地收好了那卷《左志勤苦》,只说:「我将像它永远不会实现那样努力,像它明天就会实现那样期待。」
钟玄胤往凉亭外看了看:「书院的先生学生们,很快就会过来,这些都是你往后必须要独自面对的事情—一我们就不在这里打扰。」
说着,他对礼恒之和孝之恒,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礼孝二老心中纵还有许多想法,也只能先一步离去一一乘春秋之笔,过岁月波澜。回看湖心亭里的那群年轻人,礼制当代的礼恒之,忽然有一种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错觉。虽然他还如此强大。
于是众人皆散。
渐行渐远的湖心亭,赢立人间的一心剑。
汗青简重新展开在晒书台,太虚阁楼拔空而起,
八入米,儿入归。
黄弗在路上就被放下了,还招呼大家去黄龙府玩耍,众人都说下次。
「好险。」看着面上已不见什么表情的钟玄胤,姜望假意抹汗:「你差点就是天下第一书院的院长了。」
钟玄胤扭头看他,终是笑了笑:「姜阁员的关心很特别。」
姜望慢慢地消化着魔气,略有几分然,瓮声道:「怕你过得不好,又怕你过得太好!」
钟玄胤只是笑,但笑着说了句:「离开勤苦书院,是因为我想接我的老师回家。」
左丘吾虽将司马衡推回迷惘篇章,但并不是真的希望司马衡永不归来。他希望勤苦书院不要再有谁死,可也并不是真正放弃了史学的信仰。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替司马衡解决了吴斋雪投影的隐患,一边将勤苦书院的家当,交给钟玄胤。
前一手是为司马衡扫清隐患,给他创造独证不朽的可能。
后一手则是为了留下一个在现世迎接司马衡,乃至庇护司马衡的人。
只有钟玄胤才会真正支持司马衡的理想,也只有钟玄胤,撑得起这种可能一当《左志勤苦》升华圆满,走到超凡绝巅、且作为此书主角的钟玄胤,就有机会掌控圣级武力。
可是对钟玄胤来说,即便他握《左志勤苦》而类圣,也不足以迎司马衡回归。登圣的左丘吾都只能赴死!
「所以你要直笔述史吗?」剧匮颇为严肃地问。
情是情,理是理。
他可以为了行踪不明的钟玄胤,跑到勤苦书院来主持【黑白法界】。
但若钟玄胤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