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大破倭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十七章:大破倭贼 (第2/3页)



    讲真的,张明远是有些鄙夷知县大人的为官、为人之道,为官不能秉公处事,为人只好推诿圆滑,没有一点自作主张,于国于民于朋友毫无益处。

    张明远突然也觉得有些无语,想不明白老天为什么非要选派他到大明王朝来公干?他抱怨过,最后‘既来之则安之’了。谁想刚来就碰到了这么一件能捅破天的大事,生性不喜事务繁杂的他,就不得不考虑历史进程了,难道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磨其心性.........’吗?

    脑子很乱,学识也有限,不知道这句诗能不能对上号。

    记得前世阅读《明朝那些事》时,也没看到有关通倭事件的记载啊?胡宗宪好像........

    肯定是穿越到了平行世界了,要不怎么会冒出这么个奇葩事来。

    脑子真的很乱。

    ...............

    “不知.....诸位有何良策?需要......”知县柳东伯终于战战兢兢说出了第一句话。

    威慑效果很明显,未等柳东伯将话说完,张明远起身、转向、拱手一气呵成,淡淡道:“提审吴操之,详查通倭事件。”

    柳东伯仿佛片刻间苍老了许多,一生的精力被榨得一干二净,面容憔悴不堪,苍白如金纸,无力摆摆手,嘶哑着叹道:“有劳三位了,一切事物但凭三位处置,本官全无知晓。”顿了顿,又叹道:“老夫年事已高,该告老还乡了。”说罢,颤颤巍巍站起身来,踉跄着走向内室,自去上奏告老文书了。

    这几句话仿佛用尽了毕生力气,令其看起来更加苍老。

    ‘全无知晓’颇像前世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对前世、今世最惯用、最通用的推诿责任的方式,张明远表示更加无语。

    不过事情得到了解决,下一步就是走好审讯关了。

    .....................

    为加大保密力度,控制知情人范围,审讯吴操之的工作就落在了张明远、杜氏父子和罕皮四人身上。

    但审讯进行得不是很顺畅...........

    一间坐落偏远,四壁密封的地下室就构成了审讯现场。

    “杜老匹夫,你太过分了,老夫我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